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在辩论、求证中获得发展,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在包容、并存中得...

“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在辩论、求证中获得发展,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在包容、并存中得到繁荣。”这一讲话

A.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内涵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双百”方针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内容可知上述讲话涉及到了科技和文艺两方面的问题,ABC都知识提到了科技或文艺一方面的内容,概括不全面,不符合题意。“双百”方针强调在学术上百家争鸣,在艺术上百花齐放,符合题意要求,所以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双百”方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

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常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材料三   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承。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开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别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言、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

1)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

2)据材料三,①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

②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1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用浪漫主义的笔调写道:“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下列我国的科学技术成果,最能帮助人类接近这一浪漫情景的是

A.核武器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地质学技术              D.运载火箭技术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可能靠买武器来支 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

A.20 世纪40 年代                B.20 世纪50 年代

C.20 世纪60 年代                D.20 世纪70 年代

 

查看答案

1992年邓小平南巡来到深圳,一天傍晚当散完步拢回走时,市领导建议从原来的路上走回去,邓小平却坚持走另一条路.并风趣地说,我不走回头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有

中国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

中国应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路

中国应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应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查看答案

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我们纪念小平南巡讲话20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20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20年大发展的‘破’和‘立’”。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A.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

C.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

D.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