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解放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党充分地了解了农民这种小私有者的特点,并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但是,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1年12月)

(1)材料一出自毛泽东哪篇文章?毛泽东批判了哪种错误态度?他对农民运动是如何认识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又是怎样“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的?

(3)材料三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共中央对此有何基本方针?

(4)综上,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密切关系。

 

(1)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分) 批判了认为农民运动“糟得很”的错误态度。(1分) 毛泽东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要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2分) (2)代表农民利益:进行土地改革。(2分) “全力支持”:农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2分) (3)积极性: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劳动互助的积极性。(2分)基本方针:保护农民个体经济;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4分) (4)密切关系:中国共产党重视农民问题和农民利益,农民拥护和支持共产党得领导。(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毛泽东的革命思想。第一、三小问,“农民”“长沙”等词是解题的关键。依据所学,毛泽东在1927年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其中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指出农村建立革命政权的必要性等。这些内容与题干中“农民在乡里造反”“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的叙述相符,由此也可以看出毛泽东对农民运动的认识。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农民在乡里造反……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的很’……‘糟的很’,明明是……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可以看出毛泽东批判认为农民“糟得很”的错误态度。 (2)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关系。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土地改革来代表农民利益。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可以看出,农民对军事斗争的支援。 (3)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经济。依据材料中“解放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可以看出农民的积极性所在;另外考生还可以依据党的基本方针,从中概括出农民的积极性所在。依据材料中“党……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党中央……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可以看出党中央的基本方针。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农民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也高度重视农民的利益。考生以此为核心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革命道路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建国初期土地政策。 【名师点睛】本题通过设置材料考查考生对近现代农民问题的认识,典型的体现了新高考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命题思路。从能力考查上来说,题目设置的并不太难,难点在于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考试时考生需要平心静气,细致分析。本题启示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一定要加强对材料阅读和概括归纳能力的培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撰写的一本著作的目录,这本著作的名称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查看答案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毛泽东同志通过一系列文章表达了他对中国革命及其建设的主要观点。以下言论出自建国前夕的是( 

A.“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

B.“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C.“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1940 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这种观点的依据主要是该文章

A.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纲领

B.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C.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D.系统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查看答案

孙中山说:“一般普通人民负担的杂捐太重,总是要纳税,所以便很穷,所以中国的穷人便很多。这种穷人负担太重的原故,就是由于政府抽税不公道,地权不平均,土地问题没有解决。”可见

A.孙中山认识到节制资本的重要性

B.孙中山主张申民权进而限制地主

C.近代中国贫困的根源是土地不均

D.土地问题是民生主义的重要内容

 

查看答案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对以上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社会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

B.欧美等西方国家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

C.此时的孙中山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

D.古今中外的思想有相通可借鉴之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