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人认为,1940 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有人认为,1940 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这种观点的依据主要是该文章

A.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纲领

B.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C.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D.系统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将毛泽东的主要著作与毛泽东思想联系起来,从著作与思想的关系入手考察著作的内容。这就要求熟练掌握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及其主要代表作品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论》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的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历史事件的阶段特征和本质特征是历史学科考察的重点。在综合归纳某一历史事件的发展历程等相关知识后,要重点掌握那些最能体现实践特征或本质的知识点。如: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发展和成熟的标志、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标志等。 考点:20世纪中国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论》 【名师点睛】新民主主义理论(抗日战争时期): (1)主要论著: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2)主张: ①正确分析中国国情:a.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b.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②正确分析中国革命:a.革命对象、任务:反帝反封建; b.革命性质: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在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民主革命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根本区别是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c.革命动力:武装斗争,以无产阶级领导、以农民为主体,在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的基础上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在特殊条件下还联合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以孤立和打击最主要敌人。 d.革命纲领: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中国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经济纲领是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 文化纲领是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e.革命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 (3)影响: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1945年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孙中山说:“一般普通人民负担的杂捐太重,总是要纳税,所以便很穷,所以中国的穷人便很多。这种穷人负担太重的原故,就是由于政府抽税不公道,地权不平均,土地问题没有解决。”可见

A.孙中山认识到节制资本的重要性

B.孙中山主张申民权进而限制地主

C.近代中国贫困的根源是土地不均

D.土地问题是民生主义的重要内容

 

查看答案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对以上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社会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

B.欧美等西方国家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

C.此时的孙中山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

D.古今中外的思想有相通可借鉴之处

 

查看答案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有鉴于此,他有针对性地提出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查看答案

孙中山在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身处十分穷困之时,仍然相信“中国是可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度,这个国度应用来作为社会主义政府的典范”;并呼吁国际社会党执行局,协助他“把中国建立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材料表明

A.孙中山深受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影响       B.不断失败导致孙中山转向社会主义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权宜之计       D.孙中山吸收世界先进思想为我所用

 

查看答案

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此时他

A.反对民主共和制                  B.强调思想启蒙

C.主张开展国民革命                D.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