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

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A. 《时务报》    B. 《新青年》    C. 《民报》    D. 《申报》

 

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同时受到当时青年毛泽东(“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的喜欢,应该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和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就是《新青年》,因此选择B选项。毛泽东不再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而《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排除A;《民报》是革命派的刊物,《申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不是专门的政论型报纸,排除CD。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青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查看答案

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A. 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 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 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查看答案

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         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

 

查看答案

20世纪初,有学者认为,“张三李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该学者旨在

A.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

B.提倡使用白话文

C.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

D.既反对白话文也反对文言文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896年,梁启超曾说,“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知之”,而中国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中原因是“书之备与不备也”。他说:“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与吾中国考据、词章、帖括、家言相较,其所知之简与繁,相去几何矣。”而“西国一切条教号令,备哉灿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认视之,已为陈言矣。”因此,他认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着欲自离,臆度读西书为功。”

——据《饮冰室合集》

(1)根据材料,概括粱启超对引进西学的认识。(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引进西学主张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