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D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A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罗马成文法”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行政机构对罗马法的干扰及罗马法的适用范围,故排除B、C两项;由题目中的信息“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可知罗马法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故本题应选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由此可见,隋代(  

A.实行了科举制度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加强了君主专制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治天下犹曳(抬)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若手不执绋,足不履地,曳木者唯娱笑于曳木者之前,徒曳木者以为良,而曳木之职荒矣。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不用) 矣。

——《清儒学案·亭林学案》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位思想家的什么主张?

(2)上述两种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简析产生这种思想的历史条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上述三人分别见证了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领域的三次变化历程。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人向西方学习的侧重点。

(2)图2人物与图3人物相比,两者在对待儒家纲常礼教方面各有什么特点?造成这种不同特点的根源是什么?

 

查看答案

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的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A.指南针B.活字印刷术

C.造纸术D.火药与火器

 

查看答案

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称之为“信口雌黄”、“ 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

A.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B.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

C.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D.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