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梭伦改革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 A.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

梭伦改革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A.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B.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

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稳定了社会秩序

D.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了楷模作用

 

C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故A项不符合题意。梭伦改革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故B项正确。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中庸,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选C。梭伦改革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了楷模作用 ,故D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基础的措施是(  

A.确定了财产等级制度     B.鼓励发展工商业

C.恢复公民大会的权力     D.设立“四百人会议”

 

查看答案

在梭伦改革前,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要求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的派别依次是(  

①平原派  ②山地派  ③海岸派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查看答案

民国时期存在三大财团华北财团、江浙财团、华南财团其中江浙财团资本最为雄厚、所属工商金融机构最多、与政权的联系最为紧密所以在民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产生、发展与衰弱在民族资产阶级中极具代表性反映了资本主义在中国遭受的曲折与困境。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诸多商帮中不仅有“晋商”也有“徽商”他们经商的共同特点是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而后起之秀的“宁波帮”则摒弃了前两者结托官府缺陷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鸦片战争后宁波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愈益浓烈……宁波以商起家者衡宇相望甚至出现了“满路皆商贾穷愁独缙绅”的世情。

——郎咸平《天下宁波帮:诚信、团结、现代商业意识》

材料二 江浙财团最早的雏形是宁波商帮。“宁波帮”源于宁波而成于上海。鸦片战争后宁波人开始向上海进军最初主要从事商业、沙船运输业和钱庄业,19世纪晚期随着西方经济的进一步入侵,“宁波帮”又向近代工业企业和新式银行扩展在这一过程中,“宁波帮”还扩展该帮成员其联络对象由宁波籍扩大到浙江、江苏籍甚至包括安徽籍因此“宁波帮”演变扩大为“大宁波帮”——“江浙财团”。……至中华民国初期江浙籍人士控制的银行已成为上海金融界最重要的力量江浙财团至此正式崛起并达到鼎盛时期。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近代“宁波帮”和传统商帮的区别概括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浙财团”在近代崛起并达到鼎盛的政治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交流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

1492年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生物交流开始

16世纪初

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10年

西班牙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

1555年

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70年代

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16世纪80年代

巴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产地

约1700年

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80%

18世纪初

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啡

——摘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著《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哥伦布交流”。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天赋权利。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另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一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2)提炼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作简要评析。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城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窗口,中国“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不同时期的城市折射出当时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城市中,人口规模超过100万的有3个,另外还有十个左右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在50至100万之间。与之相比较,封建时代的西欧,城市人口规模要小得多。……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整个西欧地区,只有巴黎、科隆和伦敦三座人口超过5万的大城市。那些著名的工商业中心城市,……都不过只有两三万人。中国封建时代的城市发展较之西方乃至世界可谓是一枝独秀。

——张冠增《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业垄断》

材料二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族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更强大的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材料三 《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

总人口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约1800

48%

52%

法国1851年

约3600

75%

25%

中国1851年

约43200

89%

11%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农耕文明发达的明清时期城市发展“一枝独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影响中国城市发展的因素。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