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打破了中外关系的固有藩篱...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打破了中外关系的固有藩篱,中外交往不再局限于通商,已扩展到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各个领域,中外交涉事务日益纷繁,需要有专门机构以专责成……尤其是各国公使进驻北京后,极需有专门机构与之往来接晤,并总汇一切奏咨文件……西方列强的想法是要以军机处为直接交涉对象……1858年以后,俄国遇有交涉事件就不再通过理藩院而直接照会军机处,清政府也以军机处的名义给予答复。这种作法,必然会引起各国效尤,从而导致军机处既总汇所有外交奏报又具体办理中外交涉。这显然多有窒碍,因为军机处虽为清廷军政总汇之所,却并非是一个具体的办事机构,根本无力承担具体殷繁的外交事务……” 

材料二:事实上,总理衙门的职掌范围非常广泛,“不特各国之约章公法律例税则在所必谙,即一切海防矿务铁路电报邮政制造商务诸事,莫不由该衙门悉心筹画”。正如沈瑞琳所说:“夫铨叙之政,吏部主之,今则出洋大臣期满,专由该衙门请旨;海关道记名,专保该衙门章京,而吏部仅司注册而已。出纳之令,户部掌之,今则指拨海关税项,存储出洋公费,悉由该衙门主持,而户部仅司销核而已。互市以来,各国公使联翩驻京,租界约章之议,燕劳赉赐之繁,皆该衙门任之,而礼部主客之仪如虚设矣。海防事起,力求振作,来购战舰军械,创设电报邮政,皆该衙门专之,而兵部武库、车驾之制可裁并矣。法律本掌于刑部,自各国以公法相持,凡交涉词讼之曲直。悉凭律以为断,甚或教案一出,教士多方袒护,时轻时重,皆向该衙门论理,而刑部初未与闻也。制造本隶于工部,自各国船坚械利,耀武海滨,势不得不修船政、铁政,以资防御,迄今开办铁路,工作益繁,该衙门已设有铁路、矿务总局矣,而工部未逞兼顾也。是则总理衙门之事,固不独繁于六部,而实兼综乎六部矣。”——均摘编自《试析清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的制度意义》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总理衙门职权的变化及其作用。

 

(1)原因:①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打破中国闭关政策,规定外国公使进京;②洋务运动开展,中外交涉事务日益纷繁;③理藩院、军机处等部门处理外交事务的职能减弱;④西方列强的要求。(任三点6分)(2)变化:初设时只是临时机构,专门处理外交事务;后来职权膨胀,综合了原来六部职能,几乎包括所有洋务。作用: ①导致政府机构和权力结构的变动,推动洋务运动;②推动中国外交的半殖民地化和近代化。(变化4分,作用5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的性质。再根据材料信息“近年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之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分析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 (2)对比材料一信息“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材料二信息“该衙门之设也,不仅为各国交涉而已,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衙门为总汇,而事较繁于六部者也” 分析总理衙门职权的变化。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作用。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洋务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呈现出“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趋势。

材料一: 近代中国某学校的课程表(1876年) 

时间 课程内容 备注

首年 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1、由洋文而及诸学共须八年。馆中肆习洋文四种,即英、法、俄、德四国文字也。

2、至于汉文儒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向来初学者,每日专以半日用功于汉文。

二年 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三年 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四年 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五年 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

六年 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七年 ……

八年 ……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1)材料一中的学校最有可能是近代中国哪一政治派别创办?运用材料一的信息说明理由。

材料二: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国别

译书类别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5

杂录 5 2 24 7 38 7.1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100.0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材料三:近代思想观念更新 

代表人物 主张

李鸿章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康有为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陈独秀 欲建设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3)三位近代人物学习西方的目的有何共同之处?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康有为对李鸿章、陈独秀对康有为的“观念更新”。

 

查看答案

近现代的文白之争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文化事件。就语言发展的方向来看,近代文白之争的对错是清楚的;而就其所牵涉到的文化、民族传统等方面看,其对错又值得思考。

正方

梁启超:“今人文字与语言离,其利病既娄言之矣。今人出话,皆用今语,而下笔必效古言,故妇孺农氓(田民),靡不以读书为难事,而《水浒》、《三国》、《红楼》之类,读者反多于六经。”

陈独秀:“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反方

林纾:“且使人读古子者,须读其原书耶?抑凭讲师之一二语,即算为古子?若读原书,则又不能全废古文矣。”“古文者,白话之根柢,无古文安有白话?”

姚鹏图:“鄙人近年……皆用白话体裁,……然总不如文话之简捷易明,往往累牍连篇,笔不及挥,不过抵文话数十字、数句之用。

你赞成材料中“文白之争”哪一方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近代西方文学艺术产生了不同的流派。________主张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_______则主张按照“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横线上的文字应该是(   ) 

A.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 B.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查看答案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份颁奖词赞誉的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华罗庚 C.李四光 D.袁隆平

 

查看答案

建国之初,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在高校中所占的比重,由1949年的23.9%降至1952年的10.9%。一大批历史悠久的优秀的综合性大学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地位,被改为工科院校。对这种情况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 

A.借鉴苏联的教育模式

B.降低门槛,以便更多人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C.适应工业化建设的要求

D.是对教育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