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

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到排斥,氏族制度到了新的失败。”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肯定的是梭伦改革     

A. 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度   B. 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

C. 创立抽签和差额选举公职制度   D. 确立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有利于新兴工商业者,打击了旧氏族贵族,故B项正确。废除一切债务,过于绝对,故A项排除。抽签和差额选举公职制度不是从经济方面的作用,故C项排除。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也不属于经济方面的作用,不是最主要的内容,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梭伦改革措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梭伦的演说词中提道:“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满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入绝境”,我们可以从中看出     

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             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严重

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           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在希腊人的国民生活中,海洋所起的作用,有了确定的形式-----殖民地靠近海洋,而且只有靠海洋才能和它们的母邦往来,它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独立,以及它们本身的存在,都需要有强大的船队。上述材料说明     

A. 海外贸易是古希腊唯一的经济形式    

B. 古希腊形成典型的海洋文明

C. 殖民地与希腊母邦形成了不同的文明类型

D. 海洋的存在导致了古希腊的海外殖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人们一般认为,太平天国对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打击,有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近年来,在研究深入的同时,人们努力对太平天国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作为发生在近代时期的农民起义,我们更要注重从现代化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从这个角度衡量,太平天国建立的政权,沿袭了封建的君主制、等级制;它借用西方基督教的形式并将其中国化,在将其作为号召和发动农民的工具的同时,又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专制政权。太平天国反对清王朝,只不过是要用一个封建王朝去取代另一个封建王朝。太平天国从宗教出发所采取的反孔政策,它所引起的长达十几年的内战,对中国探求现代化的进程都是一个冲击。 

——《近代史史学新观点》

写一篇小论文,评论材料中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辛亥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

材料二 (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材料三 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

中国

清朝(1644—1912);中华民国(1912—1949)

日本

明治天皇(1868—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

印度

184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全境;1947年成立印度自治领

阿拉伯

16世纪起为奥斯曼帝国统治;19世纪英国侵入;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独立

土耳其

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土耳其共和国(1923—)

伊朗

卡扎尔王朝(1796—1925);巴列维王朝(1925—1979)

(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国制国家寥寥无几。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

(2)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综合所学知识,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

(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