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行业,“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C.国家“重商”政策确立               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B 【解析】 试题分析:自然经济解体是鸦片战争后,伴随西方资本主义入侵而带来的社会现象,题干现象出现的时间是明朝,故A项错误;从题干“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可以看出农村经济作物增多,导致农村经济结构变化,故B项正确;明清时期,封建政府执行重农抑商政策,并未确立重商政策,故C项错误;古代中国属于农耕经济,农业占据主导地位,手工业只是辅助,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代商业史研究》中说道:(城市),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材料主要说明了秦汉时期

A.城市以商业职能为主    B.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

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    D.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

 

查看答案

班固《汉书》:“(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千耦其耘            B.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           D.集约经营

 

查看答案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 狂热的图腾崇拜                     B. 农业为立国之本 

C. 迷信落后的思想                     D. 重农抑商的政策

 

查看答案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让美国感到“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认为,“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材料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A. 得到了美国大力援助              B.打破了美国单极世界

C. 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D.实践了“科教兴国”战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