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公元1071年,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

公元1071年,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也。”下列最能体现该主张的史实是

A.世家大族任朝廷要职   B.由中央掌控地方的賦税

C.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D.抽调各地精兵充实禁军

 

C 【解析】 试题分析:“(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也”意思是皇帝和士大夫共同管理治理天下。宋代实行科举制,A项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看不出皇帝和官僚的关系;C项正确,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体现了皇帝和官僚共同管理国家,符合题意;D项错误,不能体现皇帝和官僚的关系。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加强中央集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武帝选拔严助、主父偃等人,加授他们为侍中,使他们出人皇宫,接受垂询,参与大政。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

A.削弱丞相权力 B.解决王国分裂问题

C.重建选官制度 D.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查看答案

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滞留。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曾颁布《邮驿令》。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全国经济交流            B.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

C.推动交通网络完善            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族刑(针对宗族)被广泛运用,但到战国时期“灭族”等族刑记载大为减少,多以父母、妻子、同产(即同父的兄弟姊妹)在内的“三族”之刑所取代。此变化说明

A.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B.宗法观念逐渐淡化

C.郡县制度得到加强        D.仁政思想得到贯彻

 

查看答案

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 士、庶民而言,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更不知“天子”。这表明分封制

A.容易导致国家分裂割据           B.强化了宗法体制

C.促成国家大一统的局面           D.巩固了西周统治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税,去关市之征。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天下,各都市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压迫穷人做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吕不韦为秦国相国,封河南洛阳十万户……并不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租,他占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们从事各种劳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大商人采用的生产方式特点和反映的时代特征。

(2)材料二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逻辑关系。

(3)材料三提出了商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指出这一观点,并归纳出其论证的依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