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列是某同学围绕某个课题所搜集的图片材料。据此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世...

下列是某同学围绕某个课题所搜集的图片材料。据此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满分5 manfen5.com

A.世界领先的冶金技术    B.短暂存在的田庄经济

C.不断拓展的海外贸易    D.辉煌灿烂的古代手工业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图片的分析能力,回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找出这些成就的共同点,也即是都是属于手工业,所以答案选D。A说法不正确,因为不仅只有冶金业,也有纺织业和陶瓷业;从材料不能反映出田庄经济,排除B;材料也没有涉及海外贸易,排除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的成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县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出汉朝

A.实行冶铁官营        B.开创了郡县制

C.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在汉代取得明显进步的是

A.水排    B.耧车    C.曲辕犁    D.骨耜

 

查看答案

治国方略是治理国家的战略性指导原则和全盘的方针与策略。

材料一  伯利克里作为雅典城邦的领导人,在公元前461—前429年长达32年的时间内,担任雅典城邦的执政官,使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他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中,将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概括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的真正才能。”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国家事务管理中体现的民主性特征,并结合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二 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运作示意图

满分5 manfen5.com

(2)请写出材料二中皇帝与议会、皇帝与首相之间的权利运作关系,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德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事一系,永永尊戴。

材料四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二条 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权

第十九条 参议院之职权……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览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3)依据材料三、四、五,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钦定宪法大纲》的不同。

 

查看答案

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文明往往有着其不同的特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明,无论其范围广大还是狭小,在地图上总能找到他们的地理坐标,他们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局限或便利。因此,人类在迈向文明时代的进程中,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便在不同的地理空间中形成了。

——布罗代尔(法国史学家)

(1)材料一中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索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从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请出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农耕文明和以希腊为代表的海洋文明的主要差别?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帝王在反腐倡廉方面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主要表现在:加强封建道德伦理教化,以严刑酷法惩治贪官污吏,建立御史制度监控官员行为,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是,中国古代受封建专制制度和人治的限制,严刑酷法惩治贪官只是事后治表,封建道德伦理教化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这说明中国古代尚未找到遏制和铲除腐败的治本之路。

——周树志《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研究》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帝王反腐倡廉的措施以及中国古代不能遏制腐败的根源。

材料三  健全法律和司法体系是防止腐败的重要制度保障,国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与抑制腐败密切相关的法律,比如禁止公司向联邦公职人员捐款的法律(1907年)、竞选经费公开法(1910年)、联邦反腐败行为法(1925年)等,对腐败行为的制约,更离不开监督执行这些法律规章的独立机构,20世纪以来,近80%的公共腐败案件由联邦检察机构提出诉讼。势均力敌的党派之间出现利益冲突并形成的相互制衡与监督,客观上称为抑制腐败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被称为“第四权力”的新闻媒体在美国反腐败斗争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张宇燕、富景筠《美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分权与制衡的角度出发,说明美国遏制腐败的方法。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的认识。

 

查看答案

材料一  1949年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请回答: (1)简要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加深、形成的过程。

材料二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第二、三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并从国内形势和国际局势两个角度分别说明这两个周期进行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材料三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明确指出,冷战结束后,他要寻找一种新的范式去取代已经过时的冷战范式,认为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亨廷顿的文明观的政治倾向十分明显,这从他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中就可以一览无遗;限制儒教国家和伊斯兰国家扩大军事力量……而我们认为,显示地缘正值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家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

——摘编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

(3)根据材料三,提炼出关于冷战后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有哪些观点?并试以史实论证材料三作者的观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