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5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防伪手段几乎为零

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并采用了简单的防伪技术

81版改变了53版以来6位数的护照累计号码,升至7位数号码

97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到2005年达到年均签发400万本,80%是因私护照

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解读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示例一:从护照上的文字看,50年代由于外交上采取一边倒政策,主要是同社会主义国家有外交关系,护照采取了中俄文对照;70年代前期护照改为中法英文对照,也体现了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及与西方国家的建交热潮;80年代及以后的护照上不再注明使用的限定范围,反映了中国已走上对外开放的道路。从护照的签发数量来看,80年代之前,由于计划经济和当时的政治氛围,加之长期处于同世界隔绝的状态,签发护照数量很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联系增多,特别是在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观念改变的民众中,涌现了出国热潮,使护照签发数量剧增。从技术上看,90年代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改变了过去简单的防伪手段的状况。 总结:护照的变迁折射了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发展。 示例二:50年代,护照采用中俄文对照,基本没有防伪手段。这与中国50年代由于外交上采取一边倒政策,主要是同社会主义国家有外交关系,新中国科技水平低有关;到了70年代前期护照改为中法英文对照,体现了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及与西方国家的建交热潮,由于计划经济和当时的政治氛围,加之长期处于同世界隔绝的状态,签发护照数量很少;80年代及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联系增多,特别是在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观念改变的民众中,涌现了出国热潮,使护照签发数量剧增。90年代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出现了高科技防伪手段。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中不同时期护照的介绍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文字(语言类型、使用范围)、数量、防伪技术。由常识可知护照上的文字反映的是对外交往的范围:从建国初的俄文到70年代前期护照改为中法英文对照再到80年代护照上不再注明使用的限定范围,说明了中国从建国初的一边倒到70年代与西方国家的建交热潮再到80年代走上对外开放的道路;数量上反映的国家发展道路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80年代前签发护照少反映了我国封闭发展,计划经济下缺少对外联系,再加上严酷的政治环境(强调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因此出国人数较少。随着开放程度加深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80年代以来出国人数不断增加。防伪技术反映的是科技水平的提高和预防违法犯罪行为,体现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做好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握好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方面的阶段特征以及影响外交关系的主要因素。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边倒;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外交关系的突破·一条线;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对外开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名师点睛】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注意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要严密。从护照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经济体制和外交政策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等方面的信息,可以从这些方面总结叙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转型时期。

——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二  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外学者一直有不同看满分5 manfen5.com法,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代中叶中国能否主动从传统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变的,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的变化。此观点称为“停滞论”。同时,不少学者提出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说”“市场经济萌芽说”“近代化萌芽说”等新概念,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该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内部出现了人类近代文明因素。此观点称为“变迁论”。

材料三  西方文化从所谓“黑暗的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转向17、18世纪近代理性主义时代,其间几百年时间生长出来的自由精神、理性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族国家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伦理道德、民主宪政等构成近代西方文化的主要内容。

——张贵银《试论宗教改革对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意义》

(1)(原创)根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转型的重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停滞论”“变迁论”中的任一个观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予以分析说明。

(3)(原创)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在15—18世纪是如何生长出来的“自由精神”、“科学精神”、“民主宪政”?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

 

查看答案

图中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①多极化国际格局已形成

②欧洲版图发生重大变化

③两极对峙格局最终瓦解

④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挫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二战以后,美国建立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大学、公司、五角大楼三方协调进行研究和开发的科学一工业一军事联合体。苏联也启动了类似但却独具特色的科研工程,秘密地建起一些与外部世界近乎隔绝的科学城。推动这些开发研究工作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A.冷战格局下的霸权争夺 

B.军工转为民用经济的需要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查看答案

孙中山说:“中国革命六年之后,俄国才有革命。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上最大威权之帝国主义推翻,并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上述材料反映孙中山

①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②完成了民主革命思想向社会主义思想的转变

③把不同性质的革命混为一谈 

④对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原因有完全正确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英国的《权利法案》、法国的《人权宣言》和美国的《1787年宪法》都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产物,它们的共性主要表现在

A. 都是反对封建统治的产物        

B. 都是民主政治的法制保障

C. 都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妥协的产物  

D. 都充分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