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朝时期,对外国人以“宾客”相待。接待外国人热情,有礼。...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朝时期对外国人以“宾客”相待。接待外国人热情有礼。接待外国人的地方叫“固鸿胪”接待外国人的导游翻译叫“译官”。唐朝时期中国人对他们也极为有礼。外国人云集的地方人们称之为“鸿胪寺”接待外国人的地方叫“礼宾院”对外国人也是以“宾客”相待的。明清时期称日本为“倭寇”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受日本侵略称日本人为“小日本”“东洋鬼子”。称西方人为“洋夷”、“洋人”。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称西方人为“洋鬼子”、“外国佬”。就是大清皇帝致英王的“上谕”中也称外国人为“外夷”。清朝的老百姓还管洋人叫“红毛”。

材料二 历史上,各国对中国有过各式各样的称谓。如:1.Seres(丝国):也称塞里斯,古希腊和罗马对中国西北地区及其居民的称呼,意思是“丝的”或者“丝来的地方”。2.China:中国的英文名是China,陶瓷在英文中也是china。3.Chink(清国人):源于清朝的“Ching”,在英文的俚语中也是中国人的意思,但带有贬义的味道。4.Chinees(西内逊):“西内逊”是荷兰语中专指华人的词,也含着对中国的贬义,这是由于那时中国的老弱、保守、落后。近代的西方人还有把中国人称为“中国佬”、“中国猪”、“黄祸”、“支那”,等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到近代中国对外国人态度的变化。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称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1)变化:由平等、热情相待转变为鄙视和厌恶。原因:汉唐时期,我国先进、强大、自信、开放;明清以来我国日益落后、保守、封闭、自大,加之不断遭到外国的侵略,引起了中国人对日本和西方侵略者怨恨和厌恶。 (2)变化:由平等、羡慕的称谓转变为鄙视、歧视的称谓。说明:中国不仅经济上由比西方先进变为日益落后于西方,而且科技、文化和政治上日益落后于西方;近代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是非常片面的;西方中心论、种族主义思想在西方日益流行。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分析概括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汉代至唐朝对外国人的称呼可知比较平等、热情相待;从明清至鸦片战争和抗日战争对外国人称呼的变化可知鄙视和厌恶。第二小问,主要从当时的国内背景和国际背景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2)根据前两个称呼可知西方人对中国和中国人比较平等和羡慕;根据后三个称呼可知西方人对中国和中国人比较鄙视、歧视。第二小问,主要从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变化及近代西方经济的崛起等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国家称谓的变化•中国人对外国人对对方称谓的变化•表现及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明朝和西方文艺复兴在思想和精神追求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完全不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不曾抵抗就做了俘虏/因为,夫人,您那美丽的眼睛射出的无形视线/将我捆缚起来,如同囚犯一般/当时我没有意识到预防爱神的纠缠/依然若无其事、自信地迈步向前/殊不知就在此刻,我的感情之苦/已经伴随着人间之痛一起涌起波涟。

——(意)彼特拉克《歌集》

材料二 李贽对这个社会具有理智上的关心,则属毫无疑义。这种关心和信仰自由有其相通之处,在于它的后面有社会经济的背景,也有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特别的关联„„他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芝佛院(李贽居住、讲习的僧院)内供有孔子像,他途经山东,也到曲阜拜谒孔庙。在李贽看来,儒家的“仁”、道家的“道”和佛家的“无”彼此相通,他攻击虚伪的道德,但同样不是背弃道德。„„这些条件只能更把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的人物。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 由于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这种追求人性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实在没有太多的空间得到释放和施展。当然,整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在当时,仅仅依靠一群文人的思想的力量远远不够。这些文人在当时不但不是社会的主流,有的甚至还是政府排挤打压的对象,所起的作用极为有限,再者封建制度的沉疴积重难返,已到了封建社会的沉暮之年,整个社会的衰落也是历史所趋。

——张犇《试寻文人画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共性》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诉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诉求产生的社会效应。

(2)据材料二指出,李贽思想“特色鲜明”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其“不是一位类似欧洲式人物”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指出由于社会环境不同“追求人性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在当时东西方的不同影响。

 

查看答案

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尽管国家仍然是国际事务中的主要活动者它们却也正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主权、职能和权力……各国政府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已失去了控制资金从他们的图家流出和流入的能力而且越来越难以控制思想、技术、商品和人员的流动。这种情形反映出    

A.超国家组织的出现有利于经济发展 

B.经济全球化部分侵蚀国家主权

C.生产要素在全球流动破坏白由贸易

D.经济自由化成为世界经济主流

 

查看答案

“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共产主义”、“浪漫主义”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以下评论正确的是    

A.这些“主义”的提出都具有政治色彩

B.这些“主义”的提出都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C.近现代政治概念均源干欧洲 

D.工业革命造成了主义的泛滥

 

查看答案

马克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提到“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为此法国思想家    

A.倡导人人平等    

B.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C.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

D.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查看答案

周格的《罗马法原论》中记载“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材料说明罗马法    

A.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B.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C.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D.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