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古代实施的均田制和租佃制都体现了( ) A.抑制土地兼并现象的发生 B.对土...

中国古代实施的均田制和租佃制都体现了    

A.抑制土地兼并现象的发生  B.对土地充分利用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B 【解析】 试题分析:土地兼并存在的原因是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只要地主土地私有制存在,土地兼并就不可避免,排除A;均田制是把国家掌握的大量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租佃制是地主把土地租给别人耕种,二者都加强了对土地充分利用,B正确;均田制和租佃制与商品经济发展没有关系,排除C;均田制和租佃制下,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均田制、租佃制 【名师点睛】在中国古代史上,土地制度可分为三个阶段:(1)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成果;(2)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实际是国王所有,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3)封建社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三重形式)。中国古代的所有制关系主要是指土地所有制,其产生、发展、衰落均与生产力发展变化密切相关。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从本质上讲,都是私有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时期随着农户分散经营的生产关系慢慢固定下来西周那种“千耦其耘”的集体耕作场景逐步消失。这一进步使得“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于是税制改革势在必行。促使这一时期税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维持国家财政  B.小农经济出现

C.私田大量开垦  D.耕作技术提高

 

查看答案

“……作三石人以镇其江五石犀以厌水怪。凿离堆山以避沫水之害穿三十六江灌溉川西南数十州县稻田自禹治水之后因其旧迹而疏广之。”这个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坎儿井  D.大运河

 

查看答案

“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    

A.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B.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C.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D.农业技术的变革创新

 

查看答案

民国初期我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面是1912年、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状况。

行业

1912年

1920年

年增长率(%)

棉纺织业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509564

1598074

12.1

机器面粉业

华商厂产量(万包)

1966

8316

19.8

卷烟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138

1680

36.7

电力业

华商厂发电容量(千瓦)

12013

29602

11.9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政府经济立法奠定了经济基础,同时,北洋政府也迫切需要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法规以应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国之初,建设法制国家成为民族资产阶级普遍的政治理念,他们寻求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成为经济立法的题中之义。……此时国内法政学校纷纷出现,法律书籍大量面世,依法治国思潮时不可遇。

——王玉灵《论北洋政府之经济立法》

材料三:据统计,1912-1913年间,北京政府公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法规和政策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解除限制、鼓励、扶植等作用。

——王玉灵《论北洋政府之经济立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期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简要分析北京政府进行经济立法的背景。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经济立法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文摘自哥伦布《航海日记》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种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中世纪晚期的西欧》

材料二 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以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哩(英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指海地岛)上得到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哥伦布的遗言》

材料三 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不断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请回答:

(1)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2)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三看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3)你怎样认识材料三中的“公平交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