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司马光评价唐太宗时说:“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司马光评价唐太宗时说:“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下列选项不能准确支撑此观点的是(   )

A.实现统一,奠定版图B.稳定社会,开创治世

C.调整政策,发展农业D.吸取教训,兼听纳谏

 

A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的历史功绩,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唐太宗时期社会稳定,调整农业生产,善于纳谏,但是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领土版图的奠定是在清朝,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魏迁都洛阳后,对洛阳加以扩建,东西20里,南北15里。城内有大市、小市、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市内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根据所学判断,正确的是(   )

A.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B.城市管理为唐宋所仿效

C.有利于城市商业有序发展D.推动了商业市镇的兴起

 

查看答案

《吕氏春秋·审分》记载,“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上述现象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井田制瓦解B.工商食官制度形成

C.分封制破坏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查看答案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一个著名的文明古国。

林则徐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中,对埃及穆罕默德阿里给予了关注,称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军伍昔强、未娴纪律,近得欧罗巴训练之法,队伍雄甲东方”“近复设武备馆,延欧罗巴教师以训年少”“并设铸炮局、器械局、火药局”,对其收到“国势复振”的效果,大加赞赏。

依据材料归纳阿里改革的措施,分析林则徐和魏源赞赏阿里改革的原因。

 

查看答案

北京自古代就是中国重要的城市,其发展受到了世人的关注。

明清时期,北京花卉业十分兴旺,当时的一些笔记著述中多有记载。

《帝京景物略》:“右安门外南十里草桥,方十里皆泉也……土以泉故宜花,居人遂以花为业……草桥惟冬花,支(意:剪)尽三季之种,坏(意:埋)土窖藏之,蕴火坑烜之。”

《燕市负贩琐记》:“卖鲜花,种类不一,有卖妇女插戴之品;有卖栽花者,春天可养;有卖堂花者,为厅堂陈设之品。”

《金鳌退食笔记》:“南花园,杂植花树,凡江宁、苏、松、杭州织造所进盆景,皆付浇灌培植。又于暖室烘出芍药、牡丹诸花,每岁元夕(指元宵节)赐宴之时,安放乾清宫,陈列筵前。”

依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北京花卉业繁荣的原因。

 

查看答案

材料一:“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这是长沙岳麓书院门前的一幅楹联。岳麓山在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地,曾建有万寿宫、崇真观。唐末五代时期,僧人智璇等人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建起学舍,后在此基础上扩建诞生了岳麓书院。

北宋咸平二年,潭州太守李允主持了书院最大一次扩建,还请得国子监的《义疏》《史记》等典籍,正式建立藏书楼于讲堂之后。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因办学成绩卓著,风闻天下,皇帝召见了书院山长周式,并赐予御笔亲书的“岳麓书院”匾额。书院还“塑先师十哲之像,画七十二贤(七十二贤是孔子门下德才出众的学生,十哲指其中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并供祀本学派大师以及忠臣学者……这里走出了王夫之、曾国藩等一大批风流人物。后人称赞说:“使里人有必葺之志,学者无将落之忧。谁谓潇湘?兹为洙泗。谁谓荆蛮?兹为邹鲁(洙泗、邹鲁都代指孔孟故乡)。”

——摘编自朱汉民《岳麓书院》

材料二:190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女子国文教科书》,是中国最早的专门为女子教育而编订的教材之一。其第六册目录如下: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中世纪的学校是培养修士和神父的地方,各种年龄的年青人和一位教师坐在一起,能学多少学多少。15、16世纪,欧洲学校教育开始按年龄和程度分班,每班有各自的教师,学生定期升级。拉丁文仍是主课,又增加了希腊文、历史和道德哲学。学习拉丁文(以及希腊文)是为了能够阅读抒情诗、演说、信札、历史以及哲学论文等古代著作,而这些著作为每一代受教育的精英提供实用的教训,他们或成为未来的大臣、外交官,甚至成为统治者本人。经过改革的教会认为,每一个个体都必须会阅读并靠自己的能力来理解经文。此时几乎欧洲每个地区都有了自己的大学。在许多捐赠奖学金的推动下,英国的文法学校(相当于中等教育),法国的专科学校在城市中纷纷建立。一些私立学校成为向工匠和商人传授必要技能的地方。有的学校为穷孩子保留了房间,并向他们提供简单的就业机会,以解决学费问题……牛津大学学生中约半数是“平民”。其中一些人获得了国王授予的不能继承的贵族头衔,从而有了较高的社会地位。

——摘编自(美)帕尔默《欧洲崛起:现代世界的入口》等

(1)阅读材料一,概括岳麓书院建设过程中的特点。谈谈岳麓书院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概括这本女子教材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时代背景,从社会进步与近代教育发展的角度,对材料三加以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