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纵观中国历史,中央和地方关系始终是关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重大命题。古代围绕着“...

纵观中国历史,中央和地方关系始终是关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重大命题。古代围绕着“封建”与“郡县”之优劣利弊,自秦以来就多有讨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相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苏轼《东坡志林》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

——《汉书》

材料四   顾炎武:“知封建之以变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刘绍玢:“封建郡县,均有善不善焉。”“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苟得其人,则必任以数十年之久。”

——据《清人对柳宗元〈封建论〉的批评》整理

(1)根据材料一,就“封”和“郡”的字型结构来看,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何主要区别?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秦、汉选择地方管理制度的共同因素?

(3)根据材料四,概括清代学者对“封建”与“郡县制”的认识及由此折射出的时代诉求。

(4)有人认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争论实际上就是儒、法之争,试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并以秦汉时期的郡县制为例加以说明。

 

(1)分封制:封疆建国,割据一方;郡县制:为君主管理地方。 (2)吸取历史教训;加强中央集权。 (3)认识:郡县制与分封制各有弊端;调和郡县制与分封制矛盾。诉求:顺应潮流改革创新;批判君主专制。 (4)郡县制初为秦朝法家所倡;汉代为儒家采用,适应“大一统”。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与郡县制。 (1)结合图片可知“封”体现了割据一方,“郡”体现集中为君主服务。 (2)材料“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相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弗能禁止”说明了西周灭亡的教训,“惩戒亡秦孤立之败”说明汉代借鉴了秦失败的原因。故共同点之一是借鉴前代灭亡的教训,之二是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3)第一小问,“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说明封建与郡县都有弊端;第二小问,诉求体现了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的思想。 (4)郡县制为法家所提倡,汉代为儒家采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纽约苏富比举办的秋拍中,梵高油画《静物,插满雏菊和罂粟花的花瓶》落槌,加上佣金拍价合计为人民币3.77亿元。这幅画堪称其短暂绚丽的艺术生活中巅峰之作。对这幅画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满分5 manfen5.com

A.用热情奔放的笔调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

B.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世界并忠实地描述它们

C.用强烈的色彩和火一样热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D.利用下意识和几何形体的排列表达猛烈的情绪

 

查看答案

这一理论既能解释低速运动状态下的物质,也能解释在光速或接近光速运动状态下的物质。这一理论

A.揭示了空间和时间本质上的统一性

B.说明了静止的绝对的时空观念

C.肯定了牛顿为代表的古典物理学

D.证明了时间空间和运动无关的观点

 

查看答案

20世纪六十年代,美苏两国提出要“和平竞赛”,商定在对方的首都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到苏联办了个美国家庭的厨房展览,非常现代化。苏联人一看,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内心向往美国。这一情形反映出

A.美苏实际上放弃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两国在科技上的差距巨大

C.美国取得对苏联的绝对优势           D.美苏冷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查看答案

1933年3月,上任不到二十天的罗斯福就向国会正式提交了一份计划——准备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并在3月的最后一天获批成立。“7月1日,距罗斯福做出这个古怪的决定还不到4个月,他设定的25万招聘人数的目标就已达成。”这一古怪计划所起到的最直接的结果是

A.扩大就业机会            B.缓和社会矛盾

C.恢复发展生产            D.保护资源环境

 

查看答案

苏联问题专家郑异凡指出:“俄文本身并无‘余粮’的意思,而是指征收(摊派)粮食。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国家先确定所需要粮食数量,然后分配给各省、县和村。”据此作者认为

A.“余粮”指农民口粮之外的多余粮食

B.政府“征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C.政府“征收”措施在苏俄一直延续

D.政府“征收”考虑了农民的基本生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