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宪章运动是英国工人第一...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宪章运动是英国工人第一次单独的政治活动,它单独要求议会改革,而不和(也不接受)中等阶级的结盟。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1832年议会改革后中等阶级获得选举权,成了“有权的”阶级;工人阶级则一无所获,产生一种被出卖感。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要求议会改革就只能是工人阶级的单独行动,而且必然带有强烈的反中等阶级色彩。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宪章运动作为一个改革的运动,它的社会基础太狭窄。它不接受与中等阶级合作,同时又对工会运动抱有敌意。这就使运动无法形成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而无法造成一个成功的改革所需要的强大社会压力。……宪章运动只是工人阶级单独的改革运动,而且只包括工人运动中一个部分,它无法形成强大的压力,无法迫使统治者做出让步。但宪章运动的成功之处又恰恰在于它是工人阶级一次独立的政治运动,它的成功与不成功都出自同一个原因,无论如何,它为工人阶级取得政治权利开通了道路。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宪章运动的特点及该运动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宪章运动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宪章运动对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影响。

 

(1)特点:是英国工人第一次单独的政治活动;具有强烈的反资产阶级(中等阶级)色彩。(4分) 原因: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中等阶级)获得政治权利,而工人阶级一无所得,感觉被出卖。(4分) (2)原因:社会基础狭窄;工人阶级力量弱小等。(4分) 影响:宪章运动推动了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而这些斗争在使无产阶级获得一些实际民主权利的同时,也推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进程。(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宪章运动是英国工人第一次单独的政治活动”“必然带有强烈的反中等阶级色彩”可以概括出宪章运动的特点;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1832年议会改革后中等阶级获得选举权,成了“有权的”阶级;工人阶级则一无所获,产生一种被出卖感。”可以概括出宪章运动的原因。 (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宪章运动作为一个改革的运动,它的社会基础太狭窄”“宪章运动只是工人阶级单独的改革运动,而且只包括工人运动中一个部分,它无法形成强大的压力,无法迫使统治者做出让步”可以概括出宪章运动失败的原因;根据材料二“无论如何,它为工人阶级取得政治权利开通了道路”可知其影响为宪章运动推动了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而这些斗争在使无产阶级获得一些实际民主权利的同时,也推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进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以前的德国大学声誉一落千丈,陷于危机之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存在种种弊病。大学与社会现实相脱离,与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科学研究也不属于大学职能。……科学研究在1 9世纪以前的德国大学充其量不过副业而已。大学无论对德国社会的发展还是民族的统一均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大学不再是处于进步的状态,被看成是过时的和逐渐衰亡的机构,大学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受到挑战。

——摘编自兰伊春《论19世纪前期德国高等教育改革》

材料二   俾斯麦政府加强对教育的控制,颁布了一系列帝国教育法令。19世纪70年代德国完成了近代教育革命,实行强迫义务教育制。服兵役和受教育被视为公民的两项基本义务。……当其他国家的大学仍然瞧不起科学的时候,德国的大学已经允许科学独立地发展,而且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不少有效的组织方法和形式,实验室、研究生指导制度、研究生院、研究所、专业科技刊物的出版等,全都是德国首创的。……德意志民族精神中的那种“系统学习”和“彻底精神”在新的工业革命层面上得到了新的激励和发扬。……当代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对此作了这样的评论:“正是德国人在19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偏爱使德国工业比英国和美国工业进展更快。”

——摘编自尹朝安《19世纪德国的崛起与制度创新》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及其对德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这是一幅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发展简图,它体现了中国近代前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发展进程。

满分5 manfen5.com

根据简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发展。(要求:观点明确,对该简图表述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   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   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时颁行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制国(the rule by law)”而不是“法治(the rule of 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法律精神(或原则)的不同。

 

查看答案

“美国的政治精英始终将美国妆扮成世界各国的民主自由楷模”,是“世界新秩序的领导者”。正如戴维·兰普顿所说:“美国人最支持这样的外交政策,实施这一政策能令人信服地既服务于美国的利益又能服务于美国的理想”。美国政治精英们构筑的理想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  )

A.维护和推进美国利益价值观          B.为世界确定民主与人权标准

C.终结全球范围内的极权制度          D.干预他国内政追求单极霸权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在雅典只要经多数认可,无论什么都是最终的和公正的,而且没有人能够确定今天有效的法律明天是否有效。如此,雅典人可轻而易举就让法律停止保护自由,使平民统治凌驾于法律之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古雅典根本不存在着民主政治        B.古雅典政治具有强烈人治色彩

C.古雅典法律基本无法贯彻实施        D.古雅典民主缺乏基本法制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