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是清朝出任军机大臣人员的构成表: 满人 汉人 汉军旗人 蒙古人 总数 军机大...

下表是清朝出任军机大臣人员的构成表:

 

满人

汉人

汉军旗人

蒙古人

总数

军机大臣

72人

64人

3人

6人

145人

军机大臣下的章京

16人

16人

 

 

32人

 

 

 

 

材料说明

A.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

B.汉人与满人实现权力平衡

C.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D.官员权力与皇帝的亲疏成正比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获取历史本质的能力,题干中表格主要阐述的军机大臣人员的构成情况,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军机处是清中后期中枢权力机关,它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结合表格中数据可得出构成表中汉人占据整个军机处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说明了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A的阐释符合题意;构成表中满人88(72+16)人并未与汉人83(64+16+3)并未持平,同时,军机处的职员并无独立决策权,一切听命于皇帝,排除B;C与题意无关,题干中没有阐释皇帝与军机大臣的关系;军机处中汉人83与满人88几乎持平,排除D。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韩非子》: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越受鼓励)。从人才选拔角度来看,这种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诸侯混战 群雄割据                    B.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C.卿大夫的崛起                         D.士阶层的崛起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9年)甘地决定……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方式,来反对罗拉特法案,为此,他……一方面号召印度人民在一九一九年四月六日举行总罢业和绝食,……另一方面,不准人民群众以暴力手段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这充分暴露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世界现代史编写组《世界现代史》(上册)(1983年版)

    材料二:(1919年)哈里发运动的领袖们接受了甘地主义的原则,……甘地在团结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他这时事实上是把哈里发运动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汇流成为统一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994年版)

(1)上述两个材料是如何评价甘地在1919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作用的?这两种评价有何差异?

(2)这种评价的差异可能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查看答案

18世纪初期,辉格党领袖华尔波尔当权,英国内阁制度初步形成,同时期的清王朝的中央机构也设有内阁。

查阅相关资料,说明当时英国与中国内阁的区别。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78年美国通过了《文官制度改革法》,改革法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联邦政府人事制度应遵循的几条原则,如:

(1)政府保证通过人人机会均等的公正考试,只根据能力、知识和技能来决定录用和提升。

(2)应为价值相同的工作提供相同的报酬,应适当考虑到私营部门雇主支付的全国和地方的工资率,并对工作优异者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赏。

(3)所有雇员均应保持高度的正直、高标准的行为和对公共利益的关怀。

(4)应保护雇员免受专横行动或个人好恶之害,或被迫为政党的政治目的而从事活动;禁止雇员使用其权利或影响去干预选举。

(5)保护雇员在揭露违法行动、管理不善、浪费资金、滥用权利,以及威胁公共健康或安全的现象时,不受打击报复。

——摘编自王玉萍《试论20世纪70年代美国文官制度的改革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1978年美国《文官制度改革法》的基本原则?(不得照抄材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评美国实行《文官制度改革法》的进步作用。

 

查看答案

人口的流动是人类社会一个重要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

(1)材料中的观点在中国古代长期被奉为准则,试分析其受推崇的原因。

材料二:工业革命以后,英国向外移民逐渐成为一种日常事务,向北美和澳大利亚的移民,1871——1880年为157万人,1881—1890年为238.8万人……当一个民族占据了世界上极为广阔的空间时,对于缓解其母国的社会矛盾(尤其是给那些在当地社会没有发展希望的人一个退出机制),使其政治改革能心平气和地进行,显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因素。

——陈晓律《1500年以来的英国与世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人口流动有什么样的影响?

材料三:1937—1945年大量企业家、管理人员、科技人员与技术工人随企业大量迁往西南,工程师以上技术人员就超过2万人。高级知识分子十分之九以上、中级知识分子十分之五以上西迁……中国人牢不可破的地方观念被打破,新风俗、新习惯不断涌入。

——忻平《灾难与转折:1937》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