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人口的流动是人类社会一个重要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父母...

人口的流动是人类社会一个重要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

(1)材料中的观点在中国古代长期被奉为准则,试分析其受推崇的原因。

材料二:工业革命以后,英国向外移民逐渐成为一种日常事务,向北美和澳大利亚的移民,1871——1880年为157万人,1881—1890年为238.8万人……当一个民族占据了世界上极为广阔的空间时,对于缓解其母国的社会矛盾(尤其是给那些在当地社会没有发展希望的人一个退出机制),使其政治改革能心平气和地进行,显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因素。

——陈晓律《1500年以来的英国与世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人口流动有什么样的影响?

材料三:1937—1945年大量企业家、管理人员、科技人员与技术工人随企业大量迁往西南,工程师以上技术人员就超过2万人。高级知识分子十分之九以上、中级知识分子十分之五以上西迁……中国人牢不可破的地方观念被打破,新风俗、新习惯不断涌入。

——忻平《灾难与转折:1937》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影响。

 

(1)原因:小农经济的影响(或者小农的封闭性、自给自足的特征亦可);宗法制;儒学被奉为统治思想;统治者为了便于管理。(6分,任三点即可,每点2分) (2)影响:传播了先进技术,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利于美洲和澳洲的开发;利于世界各地的交流和世界市场的扩大; 缓和英国社会矛盾,利于英国政治的稳定。(9分,任三点即可,每点3分) (3)特点:自东向西(或者从沿海向内地,从经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移民质量较高(或者知识分子、技术人员较多)(3分) 影响:为抗战保存了力量(或者利于长期抗战);利于西南开发(或者利于西南经济发展、利于西南近代化、利于改变民族工业分布不合理的局面);利于民族交流,利于西南地区思想解放。(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社会风俗,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指父母健在的时候要留在父母跟前尽孝,不要远游,若是在要远游也要告诉父母所去的地方,体现了孝悌的内容,是宗法制的表现; “不远游”也体现了小农经济下安土重迁的思想观念;而且对父母的孝悌与儒家思想被奉为统治思想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减少出游就减少了社会流动,有利于加强社会统治和管理。 (2)本题考查了近代英国的人口流动,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对外大量移民,对英国来讲能够缓和英国国内的社会矛盾,从而有利于英国政治的稳定。对世界来讲,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爆发了工业革命,率先迈入了近代化国家的门槛,英国对外的大量移民必然也传播了英国先进的技术,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散,从客观上推动了美洲和澳洲的开发。同时也有利于世界各地的交流和实际市场的形成与扩大。 (3)本题考查了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人口流动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大量企业家、管理人员、科技人员与技术工人随企业大量迁往西南”、“高级知识分子十分之九以上、中级知识分子十分之五以上西迁”可知抗战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为自东向西迁移,迁移人口中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比较多。抗战时期的人口迁移,为抗战的胜利保存了有生力量,而且大量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迁移到西南也有利于西南的开发与发展。由“中国人牢不可破的地方观念被打破,新风俗、新习惯不断涌入”可知当时人口的迁移也有利于思想观念的解放。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写道:“公元702年到777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中国史学家周一良在《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中说:“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赴日留学生数以万计,其盛况不仅在中国留学史上是空前的,也是“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学生出洋运动。”在时间上,中国人留学日本比留学欧美晚了数十年,但在人数上,近代中国留日人数超过了留学欧美各国人数的总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情况大事年表

1895年

御史杨深秀上奏:日本明治维新功在留学生,请派人赴日学习。

1896年

清朝驻日公使带赴日本学习的13名使馆学生为中国学生留日之始。

1898年

各省受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刺激开始派遣留日学生。

1900年

留日学生达140余人,成立励志会,创办《译书汇编》翻译欧美启蒙思想家名著。又改建“以民族主义为宗旨”的中国青年会。

1901年

清末新政开始,官费、私费留学的高潮掀起。当时的留学地域,英美德法俄各国皆有,但东渡日本者占90%以上。留学生秦力山在孙中山支持下创办《国民报》,宣扬革命救亡。这年,陈独秀因宣传反清被迫逃亡日本留学,次年邹客、周树人(鲁迅)到日本留学,两年后秋瑾自筹资金赴日留学。

l903年

留日学生达到1300余人。留学生黄兴、陈天华组织军国民教育会,提倡“鼓吹、起义、暗杀” 以“实行民族主义”。此后,留学生在日本东京创办《游学译编》、《浙江潮》等与国内以上海为中心的革命宣传相呼应。

1905年

留日学生激增,一年后达到12000余人,以江浙、两湖、广东和四川为最多。这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1906年

清政府颁布留学新规定,限制留日学生资格,留日热开始降温。

(1)报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大规模使节船队的目的是什么?

(2)近代中国留学教育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而演进.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1906十年间促使中国青少年留日活动兴起和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概括说明这一现象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中日两国间留学教育兴起的共同原因。

 

查看答案

1995年11月,美国财政部副部长萨默斯在一次会议上说:“这么多的国家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也许是更震动更大的变化。这是一场把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他所评价的事件最可能是(    

A.欧洲联盟宣告成立                  B.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C.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诞生

 

查看答案

下列四幅画中,明显属于明清时期文人画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外交的失败更进一步损害了他在其同事之间的声望。他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材料中“他”所推行的改革(    

A.创办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            B.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C.完善了工业部门管理体制            D.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