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周礼》规定:只有王侯卿士才有资格修建家庙,普通庶民没有资格修建,只能路祭。到明...

《周礼》规定:只有王侯卿士才有资格修建家庙,普通庶民没有资格修建,只能路祭。到明代时,皇帝诏令允许民间“联宗立庙”,民间建立宗祠获得了合法地位。这种变化反映了

A.宗法伦理的淡化      B.新经济因素出现

C.社会发展的需求      D.君主专制的强化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社会发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到明朝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民间要求同样获得建立宗祠,这是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的必然结果,这反映了宗法伦理观念的浓厚,故C项正确,A项错误;新经济因素是资本主义萌芽,而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是雇佣劳动关系,材料中没有体现这点,故B项不选;材料中没有体现君主专制的加强,故D项不选。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代宗法制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要求报名时应当如实填报姓名、年龄、籍贯及父祖三代履历。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称为“冒籍”。“冒籍”现象几乎存在于科举制度实施的各朝代。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古代中国

A.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B.科举制弊端严重

C.户籍制度的不合理         D.移民制度的僵化

 

查看答案

西施和钟无艳的故事在唐宋时期广为传颂。她们一个倾国倾城,一个奇丑无比。西施帮助勾践复国成功;钟无艳助齐宣王勤政强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妇女社会地位高      B.反映当时中国对才德的推崇

C.“红颜祸水”的观念由来已久     D.历史传说缺乏依据不足为信

 

查看答案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淤有一成不变之观。”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

A. 宗法血缘关系        B.君权神授思想

C.法家治国精髓       D.儒家传统道德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葛洪是魏晋时期著名的化学家、医学家和道教代表人物.他在总结战国以来神仙方术的理论基础上,写成《抱朴子》一书,为道教构设出各种修炼成仙的方法,建立了一套成仙的理论体系.他批评民间的早期道教,提出以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把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结合起来;主张道教徒应该以儒家的忠孝、仁怒、信义、和顺为本,否则虽勤于修炼,也不能成仙.他也不满意魏晋以来的玄学清谈之风,主张立言必须有助于社会教化,提倡文章与德行并重。葛洪努力整合道教理论,并将其与主流的儒家学说调和,以实现使道教更加适应于社会,更容易被上层人士接受的意图.

    葛洪在医学方面造诣也很深.他著有《金医药方》 一百卷,这是一部内容广泛的医书.他另有《时后备急方》 四卷,其中对天花、.恙虫病的记载在世界上是最早的.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 第二卷

(1)根据材料,概括葛洪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葛洪医学成就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从1894年到2010年前后的116年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日两次“擦肩而过”,在许多方面有着诸多不同.中日两国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实力经历了两次“换位”.如果以时间来界定这两次“换位”的话.第一次是1894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刚摆脱落后披打的命运,立即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以朝鲜半岛为跳板,侵入中国,挑起甲午战争,在陆海两方面打败外强中干的老大清帝国,并逼迫清廷割地赔款,实现了对中国的超越.第二次则是2010年了.日本国内生产,总值2010年被中国超过,失去了连续保持40余年的“世界第二”地位.被中国这个百余年来的“弱邻”超越,日本社会在心理上一时很难接受.但从资源禀赋、经济结构、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特点等方面看,日本在可预期的将来难以再现强劲经济增长,即使不出现下一个“失去的二十年”,再次超越中国似也遥不可及.

——摘自新华网

(l)根据材料,指出中日两次“换位”的领域及方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两次“换位”的背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