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朝时,家族中分财异居的情况很普遍:唐朝时,唐律规定:家长在世,子孙不得别立户籍...

汉朝时,家族中分财异居的情况很普遍:唐朝时,唐律规定:家长在世,子孙不得别立户籍、分财异物,否则徒刑三年:宋太祖甚至有“察民有父母而别籍异财,论死”的诏令。这反映了

A.儒家思想逐步居于统治地位 

B.中央集权制的日益完善

C.对家族成员的约束日趋加强  

D.父系家长权威不断强化

 

D 【解析】 试题分析:早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已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制是指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而材料涉及的只是家庭分财异居的问题,与中央集权无关,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唐宋时期法律禁止家长在世而分财异居的问题,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对家族成员的约束,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家长在世,子孙不得别立户籍、分财异物” 可知,法律禁止家庭分财异居,实际上是在强化家长的权威,而中国是传统的父权式家长社会,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分异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律·法律答问》记载:“父盗子,不为盗。今假父(即继父)盗假子(即继子), 何论?当为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秦朝用法律来规范经济关系  

B.继子未被当做家庭成员看待

C.体现秦律尊卑不同罚的原则 

D.秦律保护继子的私有财产权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利玛窦于1552年出生于意大利九岁时进入耶稣会学校学习.十六岁时到罗马学习法律十九岁时加入耶稣会继续在耶稣会举办的学校学习哲学和神学.并师从著名数学家丁先生学习天算二十五岁时参加一个学术中心二十六岁时乘船前往东方传教并于1582年8月抵达澳门从此他便在中国传教、工作和生活足迹踏遍中国南北于1610年死于北京。

利玛窦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直接的知识是第一个直接掌握中国语文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对中国的科学技术也表示称赞对中医也很感兴趣。同时’他第一次正式向中国介绍了大量的宗教和科学技术知识。

利玛窦对明末官僚体制的臃肿无能和吏治败坏也有详细的描写。他说“大臣们作威作福达到这种地步以致简直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自己的财产是安全的人人整天提心吊胆唯恐受到诬告而被剥夺自己所有的一切。”“有时候被告送给大臣一笔巨款就可以违反法律和正义而得活命。”……而利玛窦和其他传教士正是通过向皇帝、大臣和大吏们赠送礼品才逐渐取得立足之地的。

——摘编自《<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译者序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玛窦来中国传教,并且长期在中国停留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利玛窦对中国官场情况的描写。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官阶和俸禄均以“衡”的单位“石”来表示。到了汉代逐渐将官阶与俸禄分成两种方法表示官秩“秩”为官员等级标准“禄”为官员的报酬以“石”表示如万石、二千石等官俸则用“量”的单位“斛”来计算如最高秩万石月俸三百五十斛等。

在隋唐时期官员俸禄形式主要有米、田两种。隋代官员的俸禄分京官、外官两种支付标准。京官按品级外官按州、郡、县的等级计户食禄。除俸禄外还有职分田以品为差由一顷至五顷不等。

至于宋代则因货币的广泛流通俸禄多以钱币计算。百官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料、纸笔、差费、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各种补贴地方官则配有大量职田。而元代官员俸禄以实物和货币两种形式支付地方官俸禄中无实物部分但却享有职田收入作为俸禄的补贴。

到了明代则实行折色俸禄制即以米为单位折算成钞、钱、布、银发给百官并以货币为主。而清代官员俸禄是银米兼支但以银为主。京官有俸银、禄米外官有养廉银。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221年使用铁犁牛耕,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出现百家争鸣

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581年

隋朝建立,确立三省六部制

607年

隋炀帝创立科举制

584~605年

隋朝开通大运河

唐朝

火药用于军事,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宋朝

理学产生,出现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用于航海,使用交子

明朝中后期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及反君主专制思想

——整理自高教社《中国古代史》

在从约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相形之下,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他们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摘自《全球通史》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叙述连贯通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方法,是同其他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以谋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者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当法律制定以后,立法者重新分散,自己也受他们所制定的法律支配;……但是,执行机关却必须经常存在,因为法律具有持续的效力,并且需要经常加以执行和注意,行政机关就应当担此重任。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一 切特惠或限制的制度,一经完全废除,最明白最单纯的合乎自然的自由的制度就会树立起来。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总之,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政府基本上只具有三个功能:(1)保护社会免遭其它独立的社会之暴力和入侵的职能;(2)尽可能地保护每个社会成员免受其他社会成员之不正义和压迫的职能;(3)建立和维护特定的公共工程和特定的公共制度的职能。

——根据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整理

材料三 我们盼望有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之上的世界。第一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发表言论和表达意见的自由。第二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人人有一自己的方式来崇拜上帝的自由。第三是免于匮乏的自由——这种自由,就世界范围来讲,就是一种经济上的融洽关系,它将保证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居民都过健全的、和平时期的生活。第四是免除恐惧的自由——这种自由,就世界范围来讲,就是世界性的裁减军备,要以一种彻底的方法把它裁减到这样的程度:务使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向全世界任何地区的任何邻国进行武力侵略。

——富兰克林·罗斯福《国情咨文》1941年1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洛克“自由”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思想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自由思想的特点说明二战后美国如何实践这一自由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