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对以上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社会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 

B.欧美等西方国家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

C.古今中外的思想有相通可借鉴之处

D.此时的孙中山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

 

C 【解析】 试题分析:从题干中的“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社会有民权思想,西方国家并不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故A、B两项错误;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从题干内容看,此时应是开始提出三民主义的阶段,尚未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故C项错误;由题干中“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可以看出古今中外的思想有相通可借鉴之处,故D项正确。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来源 【名师点睛】先秦民本思想要求统治者要重民,只有以民为本,才能更有效地维护自身的统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则是强调人民当家做主。二者的性质明显不同,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但是二者又有一定的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本题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于,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处于激烈的变革之中,中国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政府的执政理念、管理社会理念都需要创新和转型。所谓“古为今用”,“读史明志、以史为鉴”,“铭记历史、照亮行程”等,历史学科的核心价值通过本题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47年初,经历流放重回政坛、时任陕西巡抚的林则徐,在给友人文海的书信中提到:“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所恨者,内地之民嗜洋烟而不嗜土烟。若内地果有一种芙蓉胜于洋贩,则孰不愿买贱而食?……(若白银在)内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脉贯注,何碍之有?……但恐此等食烟之人未必回心向内耳。”该材料说明此时的林则徐

A.主张开展对外合法贸易                B.彻底反省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C.仍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D.考虑问题的主要出发点依然没变

 

查看答案

据《辇下风时记》记载:“长安务本坊西市是鬼市,或风雨曛晦,皆闻其喧聚之声。秋冬夜多闻卖干柴,云是枯柴精也”。唐“鬼市”的出现体现了

A.市民阶级的断壮大                  B.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C.商业迷信色彩的增强                  D.商业活动受时间限制

 

查看答案

章太炎曾指出,庄子的根本主张就是“自由 ”“平等”,却又不同于近代观念里的“自由”,堪称洞见。针对“自由”,庄子主张

A.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B.善建不拔,善抱不脱

C.圣人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         D.权不欲见,素无为也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周王准备以上卿之礼赐管仲,管仲推辞说:“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两季)来承王命,何以礼焉?”这反映了

A.宗法政治渐趋瓦解                    B.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

C.分封制度逐渐恢复                    D.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沈括(1031—1095浙江杭州人,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元丰三年(1080年),沈括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沈括“博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不通,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如《梦溪笔谈》中记载的:沈括用晷、漏观测发现了真太阳日有长有短运用类比、归纳的方法,以体积公式为基础,把求解不连续个体的累积数,化为连续整体数值来求解,开创了中国垛积术研究的先河;通过实验证明了磁针能指南,然常微偏东

李约瑟评价说: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摘编自周宝珠简明宋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沈括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沈括科技成就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