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天津第一与全国之最(部分)
从近代化的某个角度出发,选择上表中三条材料概括、提炼出一个主题,并用所选材料加以阐释。(要求:材料选择准确,主题明确,阐释合理。)
材料一:明清商人笃信儒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信条,形成了“重义轻利、贵理贱利”的主导思想,功利行为严格受传统道德的约柬。在经营过程中恪守儒家“诚实守信”的原则,个别商人如有背信弃义的事情发生,就会受到其他商人与顾客的谴责和冷落,最终被排除出局,从此无颜归故里面对父老乡亲。贯穿他们业务及生存之道的仍是“以商致财,以财守本”的儒家观念,他们向往的最佳典范是“陶朱事业”,“修建宅院,光显门楣,是晋中商人最终的归途”。
-—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对晋商兴衰的影响》
材料二: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它强调,要想成为上帝的选民,除了靠上帝预先安排之外,还必须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作为。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一个人是虔诚的信徒,首要条件就是他必须做好自己的世俗工作——劳动,只有努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才可以更好地荣耀上帝。即使是经济上富有的人也不能逃避劳动。新教禁欲主义的节俭必然要导致资本的积累,强加在财富消费上的种种限制,使资本用于生产性投资成为可能。从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财富。
——摘编自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涤本主义精神》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传统儒学和新教伦理财富观念的不同之处,、并指出导致两者不同的社会根源。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财富观念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综上所述,如何认识经济发展中的道德伦理观?
丘吉尔于l948年提出“三环外交”政策。所谓“三环”就是英联邦关系、英美关系、英国与西欧关系,这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关系是英国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政策旨在( )
A.恢复英国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B.构建牢固的英美同盟对抗苏联
C.加强合作推进欧洲一体化发展D.维护英国原有的海外殖民体系
“爱情已从家庭关系的外沿变成它的首要的正当的核心”……相对于前工业化时代因经济关系,或为生存而组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据此说明工业革命后( )
A.社会分工渐趋细化B.平等观念日益加强
C.社会分配日趋合理D.家庭稳定性逐渐提高
1961年6月,商业部和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小商小贩问题座谈会,决定把此前并入国营与公私合营企业的小商小贩清理出去,让其重新组织合作商店与合作小组。这说明( )
A.中央政府下决心要割掉资本主义尾巴
B.个体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组成部分
C.对个体商贩的社会主义改造步子过快
D.党和政府要鼓励私营经济的稳步发展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大多抱悲观的看法。但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所以,英国报刊发表了赞扬中国胜利的评论。这表明( )
A.反法西斯同盟国对中国的道义支持
B.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得以确立
C.中日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
D.中国的抗战赢得了国际舆论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