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利玛窦(1552—1610年),意大利的耶稣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利玛窦(1552—1610年),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利玛窦也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这里生产的最好的纸也远不如我们自己的许多产品。它不能在正反两面都印刷或书写,所以我们的一张纸就等于他们的两张。此外,它很容易撕坏,不能耐久。

这个国家只有少数几种测时的仪器,他们所有的这几种都是用水或火来进行测量的……,但是所有的这些都远不如我们的仪器完美,常常出错,测时不准确。

中国所熟习的唯一较高深的哲理科学就是道德哲学,但在这方面他们由于引入了错误,似乎非但没有把事情弄明白,反倒弄糊涂了。他们没有逻辑规则的概念,因而处理伦理学的某些教诫时毫不考虑这一课题各个分支相互的内在联系。

在这里每个人都很清楚,凡有希望在哲学领域成名的(注:指科举应试,金榜题名),没有人会愿意费劲去钻研数学或医学。结果是几乎没有人献身于研究数学或医学。

在北方各省还有一种常见的野蛮行径,那就是阉割大批的男孩,这样他们就可以给皇上做奴仆。几乎全国的行政事务都操在这类半男半女的人的手中,单单在皇宫里这类人的数目就达万人之多。

中国人把所有的外国人都看作没有知识的野蛮人,并且就用这样的词句来称呼他们。他们甚至不屑从外国人的书里学习任何东西,因为他们相信只有他们自己才有真正的科学和知识。

——摘鳊自利马窦《中国札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马窦中国之行的背景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作者对当时中国社会状况的认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欧洲社会的发展趋势并加以说明。

 

(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天主教会的影响。 作用: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促进了中西交流;有利于国人加深对西方的了解。(2)认识:科技落后于西方:重视道德哲学和科举应试,忽视逻辑推理和自然科学;宦官干政现象严重;妄自尊大,文化优越感过分强烈。(3)趋势:当时欧洲处于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说明: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兴起。政治: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揭开序幕;荷兰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形成了资产阶级思想解放潮流,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科技:近代自然科学开始兴起,开始冲破宗教神学的禁锢。 【解析】 试题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从利马窦中国之行的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欧洲分析,新 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推动欧洲人来到中国;宗教改革后天主教会希望到东方传教,以扩大天主教的影响。第二小问作用,材料一中关键信息:“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概括即得。 (2)作者对当时中国社会状况的认识,材料二中关键信息:“所有的这些都远不如我们的仪器完美”“没有逻辑规则的概念”“凡有希望在哲学领域成名的,没有人会愿意费劲去钻研数学或医学”“几乎全国的行政事务都操在这类半男半女的人的手中”“他们相信只有他们自己才有真正的科学和知识”,概括即得。 (3)第一小问当时欧洲社会的发展趋势,即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第二小问具体说明,从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上代议制民主的逐步确立、思想解放运动传播人文主义、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等方面加以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4年,日本三木武夫内阁提出以日美关系为基础,对中苏两国采取“不偏不倚”的“等距离外交”政策。此后,又提出“全方位外交”、“多边均衡外交”。这说明日本(   )

A.外交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意图挑战现存的两极格局D.政治大国地位得到国际上承认

 

查看答案

所有教育机构关于对方国家的问题进行更客观的描述,从教科书、特别是历史教科书中,排除依据感情性质的、可能有害于两国国民之间良好关系的评价。”这反映了(   )

A.德法对历史现实的认识已完全一致

B.政府官员有权审定教材的最终内容

C.历史教科书完全变为政府宣传工具

D.政治互信有利于促成两国历史和解

 

查看答案

列宁在致全俄粮食工作会议主席团的信中说:“与饥饿作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它向你们提出一系列新的任务,不完成这些任务,就不能进一步巩固工农政权,也不能完成当前迫切的经济建设任务。”列宁旨在(   )

A.强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

B.重申实行粮食税的重要性

C.批评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激进主张

D.说明政权需要工农兵支持

 

查看答案

1902年,经过三年又九个月的提炼,居里夫妇从数吨残渣中分离出一分克氯化镭。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因恶性贫血症逝世于疗养院。居里夫人在放射性理论上的成就(  )

A.为创立相对论奠定了基础B.为提出量子假说创造了条件

C.促进了原子能的开发应用D.推动了现代医学的重大发展

 

查看答案

在审判国王路易十六时,罗伯斯庇尔主张对国王不应该适用法庭审判,而应该适用人民审判。罗伯斯庇尔说:“他们不下判决,他们像闪电一样予以打击;他们不裁判国王,他们把国王化为乌有。”这一主张(   )

A.体现了司法制衡民主的理念

B.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向欧洲的蔓延

C.反映了民主主宰司法的思想

D.蕴含了坚守公平公正的法治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