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援华军火数量与中国所需数量差异表(1942.1—1942.4)
——资料来源:王正华:《抗战时期外国对华军事援助》
上表反映出( )
A.中国尚未正式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美日矛盾缓和导致美国对华援助减少
C.国民党军队装备落后没有实质性改变
D.外援不足导致中国军队在战场上失利
1926年6月9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记述:“看《法国革命史》,乃知俄国革命之方法、制度,非其新发明,十之八九,皆取法于法国,而改正其经验也,然而益可宝贵也。”这表明蒋介石( )
A.直接仿效法国大革命的经验B.对俄国革命持肯定态度
C.遵循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D.准备与中国共产党分裂
孙中山指出:“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从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见。”以上论述旨在( )
A.肯定实业救国论的积极意义
B.批评实业救国论存在的不足之处
C.强调共和是实业救国的前提
D.探讨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庚子西狩丛谈》记述:“先是直境义和团纷起,群信为天神下降。盖民间感于历来国耻,及各处教堂教士之蛮横,排外之心甚热,亟愿台心并力以一雪其夙愤,以故邑中有识士绅,亦洋洋乐道其事。”在此作者强调的是( )
A.义和团发展壮大的社会基础
B.统治危机加深促进了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C.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时代局限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的关联
1873年,对外国使臣朝见中国皇帝时行不行跪拜之礼,有官员认为:“彼本不知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为何事;而我必欲其强行五伦之礼。是犹聚犬马豕羊于一堂,而令其舞蹈扬尘也。然则得其一跪一拜,岂足为朝廷荣;即任其不跪不拜,亦岂足为朝廷辱。”上述言论体现了( )
A.顽固拒变的腐儒心态B.通权达变的自我安慰
C.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D.平等友好的外交理念
美国史学家霍夫斯塔德认为,在西方古代,有为知识而知识者,有为真理而献身者,有为理想、信念而奋斗不息者,中国没有。在中国,知识分子之出路与归宿似乎只有一条,就是投身政治,就是逐于仕途。产生以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的不同B.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
C.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差异D.人文主义与儒家思想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