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清之际,外国传教士借历算、地理和火炮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主要是顺势利用当时中国...

明清之际,外国传教士借历算、地理和火炮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主要是顺势利用当时中国哪种思潮?(   )

A.程朱理学B.阳明心学

C.经世致用之学D.考据学

 

C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题干中“历算、地理和火炮知识”可知是指实用之学的传入,这和明清时期社会民主启蒙思想中强调经世致用思想,反对空谈义理相顺应,正确答案是C项,ABD项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   )

A.内心世界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D.天的意志

 

查看答案

被董仲舒发挥了的儒学的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

A.孔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

C.韩非子的思想D.墨子的思想

 

查看答案

胡适认为:“吾意以为诸子向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真学皆应时而生”。胡适对于社会变化与思想状况之间关系的分析是(   )

A.完全错误B.正确

C.不完全错误D.表面的

 

查看答案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他:“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治天下犹曳(抬)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若手不执绋,足不履地,曳木者唯娱笑于曳木者之前,徒曳木者以为良,而曳木之职荒矣。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不用) 矣。

——《清儒学案·亭林学案》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位思想家的什么主张?

(2)上述两种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简析产生这种思想的历史条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