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 汉化的契丹贵族耶律楚材反对“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的倒退的措施...

材料 汉化的契丹贵族耶律楚材反对“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的倒退的措施,建议窝阔台“:“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足以供给,何谓无补哉?”当他把征收来的金、银、帛、粟陈列在朝廷上让窝阔台过目时,这个大汗才懂得了行汉法的好处。元世祖即位后,围绕着采用汉法问题,斗争更为激烈。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尊用汉法,其故何如?”1265年中原汉族学官许衡针对这一问题给元世祖上疏说:“考之前代,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魏、辽、金,历年最多。他不能者,皆乱亡相继,史册聚载,昭然可考。使国家而居朔漠,则无事论此也。今日之治,非此奚宜?”当时蒙古已统治中原地区,忽必烈不得不大量人用汉人,采用汉法。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分析元朝实行汉法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汉法的意义。

 

(1)汉化的契丹贵族提倡;汉学家建议;吸收前代经验;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统治疆域扩大到中原地区)(2)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促进蒙古政权的封建化;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统治,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1)本题考查的是元朝实行汉法的原因,学生从材料中“汉化的契丹贵族耶律楚材的建议”“ 中原汉族学官许衡针对这一问题给元世祖上疏”“ 忽必烈不得不大量人用汉人,采用汉法”和巩固统治的需要等方面进行概括即可;(2)本题考查实行汉法的意义,学生从国家收入、民族矛盾、社会封建化和政权巩固等角度阐述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茶叶大盗》一书揭示:1840年代,英国“植物猎人”罗伯特·福均深入休宁、武夷山,盗取珍贵的茶叶资源,转往印度种植,从而将茶叶贸易在中英贸易结构中大大降低,使东印度公司大发横财。据此可知当时(  

A.英国利用茶叶走私扭转贸易逆差

B.中国对英贸易由出超转为入超

C.中国闭关锁国体制逐渐趋于瓦解

D.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物种流动

 

查看答案

据郑超麟回忆:“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   )

A.爱国救亡精神B.自由开放意识

C.民主法治观念D.实业救国愿望

 

查看答案

据说,宋朝哲宗皇帝曾听程颐讲道并赐茶。皇帝当时折断了一截枝柳。程颐遽起谏曰:“方春万物生荣,不可无故摧折”,哲宗虽面露怒容,但只是“掷枝而走”。这表明(   )

A.两人哲学立场不同B.宋哲宗善于纳谏

C.程颐具有人文精神D.当时政治环境宽松

 

查看答案

据《苏联真相》记载,1928年7月,斯大林指出:“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国家)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苏联的这一做法(   )

A.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B.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延续

C.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D.有利于新的经济体制的形成

 

查看答案

国际制度、国际组织、国际规则和国际法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自冷战结束后明显增加。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全球化时代各国联系不断加强

B.多极化时代国家之间利益之争淡化

C.谈判协调已经代替了战争对抗

D.各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逐步趋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