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B.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

D.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D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口通商口岸的开放,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五口通商开放以后这些地区成为了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利于中中国的城市近代化,所以ABC项,社会史观是指社会习俗和生活发生的改变,不是指民族工业的兴起,D项错误,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茅海建说:“在宏观的历史叙述中,细节经常被无意或有意的忽略。如此这般的直接结果是,历史被叙述为运动方向明确的具有某种必然性的潮流。由此引发的直接思考是,戊戌变法若真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事件,其结局似不应如此。连续13年的观察使我感到,戊戌变法很可能是一偶发的事件,其发生、发展到最后的结局,充满着变数,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很可能就存在于那些历史的细节之中。”这表明(   )

A.戊戌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B.宏观史学缺乏必要的研究价值

C.研究戊戌变法需要更加重视细节

D.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地表现历史

 

查看答案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这种外交、军事与技术上的有限现代化努力,缺乏相应的体制和思想变革,无法振兴国家,并使之成为现代政权。”符合这一论述的历史过程是(   )

A.从禁烟运动到鸦片战争B.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

C.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运动D.从《辛丑条约》到清末新政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似乎十分有悖常理但又千真万确的是,对西方实际统治的反抗已大大有助于完成西方文化对世界的征服。”下列符合文中所说的“反抗”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和美国独立B.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C.洋务运动以及新文化运动D.明治维新以及五四运动

 

查看答案

1907年荷兰议会通过《归化法》,规定自1908年起,所有出生于爪哇的华侨,不问其现居该地或已返回中国,均为荷兰国民。针对荷兰的《归化法》清政府于1909年颁布了《大清国籍条例》,规定:凡父、母为中国人者均属中国国籍。这一举措表明(   )

A.传统宗法观念成为立法的重要依据

B.清政府的近代法制观念逐步增强

C.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逐渐形成

D.清政府注重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

 

查看答案

利玛窦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1582年他来到澳门,通过“送礼”获准到内地传教,利玛窦传教时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同时宣称“上帝就是你们所知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一些补充而已。”以上可以看出利玛窦在中国传教的主要特点是(   )

A.把天主教教义和中国儒家经典融合起来

B.主动适应中国国情尊重中国习俗

C.将传播西方科技文化作为传教的敲门砖

D.背离了天主教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