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国内外学者眼中的中国宋代 学 者 主 要 观 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国内外学者眼中的中国宋代

学 者

主 要 观 点

钱  穆(中国)

贫弱的新中央: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始终摆脱不掉贫弱的命运。

马克垚(中国)

宋代经济远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生产力更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一些国外学者都认为中国在宋代已接近现代化,只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宫崎市定(日本)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

埃狄纳•巴拉兹(法国)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因此,研究宋史,将有助于解决中国近代开端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孙隆基(美国)

在探讨宋朝是否是世界“近代化”的早春,仍得用西方“近代化”的标准,如市场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发达、都市化、政治的文官化、科技的新突破、思想与文化的世俗化及国际化等。这一组因素,宋代的中国似乎全部齐备,并且比西方提早五百年。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

宋朝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生产了爆炸性的影响。

材料反映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宋代历史地位的多种观点,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补充相关史实加以论证并说明所依据的观点或史学理论。(要求:史实和史学理论与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必须正确,论述充分。)

 

评分说明: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补充相关史实加以论证并说明分析问题的视角、所依据的史学理论,史实和史学理论与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必须正确,论述要合理充分。示例:钱穆的观点:宋代积贫积弱。主要史实:宋朝财政入不敷出,在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频频失利。主要视角或理论依据:主要着眼于宋朝财政和国力的强弱,站在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斗争的角度看问题。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国家地位,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学生解答此题注意首先通过图表解读找到自己的观点,如钱穆的宋朝的积贫积弱、马克垚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宋代经济远较唐代发达、出现商业革命等观点,然后学生结合史实针对该观点进行论述,要求史实准确,比如在论述宋朝社会经济过程中可以涉及到宋朝时期货币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发展、市坊界限打破、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等方面,学生进行论述一定要注意要多家度进行阐述,并且语言准确。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较好的基础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尽管18世纪读过有关中国的书和报导的欧洲文化名人和启蒙大师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等人对中国的看法各有不同……然而,关于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世界上除了继承希腊、罗马的欧洲文明之外还存在一个更古老的、更伟大的中华文明的看法,他们却是完全一致的。他们认为,中华文明是更开明的文明,有不少可学的东西。正是在这种认识的背景下,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在欧洲文明史上,欧洲大地上出现一种对非欧洲文明的“热”是罕见的,它冲击了欧洲人自认为理所当然的“欧洲文化优越感”。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中的启蒙思想家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已经超越了晚清学习西人“船坚炮利”和“政法制度”的主张,提升到学习“思想文化”的层面。……他们对于新文化的介绍,特别是强调民主与科学的重要,致使以西学为主的新文化俨然有取旧文化而代之的趋势,引起一些传统学者的极度关切。他们以其深厚的旧学造诣,讲学著述,阐释传统文化的要义,展现出足以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精神,重新换回对旧文化的信心,也在新文化运动中产生重要的制衡作用。

——中国香港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评述“传统学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表现。

 

查看答案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A.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

B.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

D.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查看答案

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成。20年后,中国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在中苏两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

A.都制定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B.都曾出现过急躁冒进现象

C.都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和平赎买

D.都基本完成了国家工业化

 

查看答案

近代法国先后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86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种现象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外国侵略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查看答案

西塞罗在《论法律》中讲道:“最高的法律,适用于所有时代,产生于任何成文法之前,或者更确切地说,产生于任何国家形成之前,”它“不是由人的才能想出来的,也不是什么人民的决议,而是某种凭借允行禁止之智慧管理整个世界的永恒之物”。文中“最高的法律”应该是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