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根据下面示意图判断,它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B.元朝的行...

根据下面示意图判断它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B.元朝的行政制度改革

C.明朝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              D.清朝的国家机构设置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中央权分六部,地方权分三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明朝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表现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明朝集权的相关知识。学生需全面拓展相关知识。主要包括:萌芽(战国):商鞅建立县制,百官服;确立(秦朝):一整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巩固(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专制,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隋唐):①三省六部制②科举制;加强(北宋):采取“杯酒释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发展(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保证了中央统一政令的实行.在地方设“行省”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也影响深远;强化衰落(明清):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 地方权分三司,形成君主独裁的局面,清朝沿用明制,后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引用当时的谚语说:“百里不贩樵柴火),千里不贩籴买入粮食)。”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司马迁瞧不起商贩

B.交通不便制约商业发展

C.百姓普遍视商为末

D.谚语不能反映社会经济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今天的湖南省区域属于楚国所以湖南也称楚地”。观察下面汉代某时期政区示意图汉朝时对长沙国的称呼可能是

满分5 manfen5.com

 

A.西楚        B.南楚           C.东楚           D.楚国

 

查看答案

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

A.批判精神        B.自由观念           C.政治主张            D.公民意识

 

查看答案

左传记载公元前538郑子产作丘赋”。对此现代学者解释说:“丘赋是领主按丘征发军赋丘内新垦土田愈多分摊军赋愈轻。” 据此分析子产推行军赋改革的进步性在于

A.开创了赋役制度改革之先例

B.为争霸战争准备了条件

C.增加了封建国家的财税收入

D.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 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 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材料二: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 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次改革在政治、经济措施上的主要不同点。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

(3)两则材料能不能作为判断两场改革性质的依据,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