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

“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材料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君权神授 B.格物致知 C.心外无物 D.天人感应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因此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韩非子把为学者(儒家)、言议者(纵横家)、带剑者(墨家侠者与侠客)、患御者(怕被征调作战的人)、工商买卖者等称为“五蠹”,这是因为他们(  

A.不利于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 B.无益于百姓生计、人心安定

C.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D.无益于国家富强、君权巩固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交接王候,各诸侯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如郑国国君与商人“世有盟誓”;晋国“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交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材料表明各诸侯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的主要目的是

A.成就霸业政治的需要

B.实行宽松商业政策

C.改变社会斗富逐利之风

D.重建官营商业制度

 

查看答案

据清代《畴人传》 统计,从传说中的皇帝到清初,在天文历算方面有一定成就的共收录243人,其中自西汉至明中叶约150人中,出生于官学的“司天学生”和“星历生”仅有2人;出生于“司天官属”和“司天役人”的也只有2人。这一数据反映出

A.科技教育成为私学的主要内容

B.官员选拔标准制约官学教育内容

C.理学传播成为官学主要教育内容

D.封建儒学教育扼杀士子创新思维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外侵内战,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民生凋敝的状况日益产重。一批有识之士纷纷为救活中国农村而加紧奔波,代表人物包括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等。史称“乡村建设运动”。梁漱溟的邹平乡村建设实验最初从兴办乡农学校(不久改称民众学校)、成立农业合作社、改良农业这三个方面展开,体现的正是上迷培育现代合格村民的思路。他创立的乡村建设研究院采取了兴办乡农学校的方式来实施村民教育。 1932年1月,训练部派师生300余人分赴各区乡,兴办乡农学校。这年冬天,全县共办起乡农学校91处,参加学习的村民3996人。乡农学校起初设在条件较好的大村,每区5——8处,后来发展到几个小村合办。乡农学校接受研究院指导,学校辅导员全部由训练部学生担任。村民学习以3个月为期,课程为三民主义、精神陶炼、识字、史地、乡村自卫、农业科技等。除正规乡农学校外,一些村立小学还附设了乡农夜校,教育对象为全村男女老幼,学习内容为识字、时事、农业知识等。截至1933年冬,全县共开办了156处夜校,参加夜校的农民共5241人。另外,一些村还设立了女校,向农村妇女传授家事、卫生及育儿知识。

——宋乐颜 《邹平的成年教育》第15期,1937年4月16日 

(1)根据材料,归纳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

 

查看答案

奴隶,通常指失去人身自由并被他人任意驱使,后引申为受制于某种事物或者行为,丧失了独立自主,自由支配能力的人。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非洲奴隶贸易统计数据柱状图(1501---1875年)

满分5 manfen5.com

结合所学知识,对“非洲奴隶贸易统计数据柱状图”进行分析。

(要求:阶段划分合理,状态描述准确,阐释全面客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