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 )
A.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B.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C.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
D.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
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若国家进行一项公共工程建设,其执行机构是( )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枢密院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唐朝政治与以前不同之处,则为地方政府亦由中央督导组织,除黔中岭南闽中之外,州县官亦由吏部补授。”由此可见,唐代( )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三省六部中吏部权力最大
C.君主权力空前强化 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比较突出
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
A.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 B.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
C.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 D.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
B. 扩充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
C. 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
D. 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中央集权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