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唐朝政治与以前不同之处,则为地方政府亦由中央督导组织,除黔...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唐朝政治与以前不同之处,则为地方政府亦由中央督导组织,除黔中岭南闽中之外,州县官亦由吏部补授。”由此可见,唐代(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三省六部中吏部权力最大

C.君主权力空前强化     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比较突出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地方政府亦由中央督导组织,除黔中岭南闽中之外,州县官亦由吏部补授”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故A项正确;三省六部中吏部权力最大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君主专制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的加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

A.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           B.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

C.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           D.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

 

查看答案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查看答案

(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

B. 扩充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

C. 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

D. 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中央集权体制

 

查看答案

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    

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产生了很大的效力。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科举制度特点

(2)分析宋代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及历史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