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和不同的发展线索。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和不同的发展线索。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互相碰撞,彼此交融,共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材料二:  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戊戌新党之思想为反对民族,轻视民权之思想。……彼等思想中之“开明专制”不啻欲为异族君主立万世之基业。故戊戌维新较同治维新(洋务运动)进步者,在觉悟徒恃西技不足以图强,而提出借鉴西教,易法更制之主张。其仍蹈同治维新之故辄者,则迷信清廷之足与有为,欲籍保皇以救国。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四:  夫西洋之民主主义乃以人民为主体,林肯所谓“由民而非为民”者是也。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旨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祖遗之家产——为本位。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

——陈独秀《再质问〈东方杂志〉记者》(19192月)

材料五:  这些新知识分子都是转型时期的产物——他们都深深植根于中国古典文化,然而同时也深谙西方文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实用主义、科学和民主给他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充当了中国文学和知识分子人格转换的发酵剂。他们有关对“国粹”进行批判性重估与引介西方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呼吁,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朝理学和西方文艺复兴的不同,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阶级和经济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戊戌维新的进步主张。材料三认为戊戌思想存在局限,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孙中山是如何从理论上解决这些局限的?

4)据材料四,概括陈独秀对“民主”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看法在当时出现的思想因素。

5)综合材料三、四、五,评价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实践。

 

(1)表现:将认识的重点由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人),强调人的价值和人在社会中的决定作用,尊崇理性,追求自由。 (2)不同:宋朝理学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西方文艺复兴提倡思想自由。原因:中国的理学服务于封建地主阶级官僚政治,以小农经济为基础;文艺复兴服务于新兴资产阶级,以商业经济为基础。 (3)进步主张:学习西方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度。阐述: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4)看法:西方以人民为主体的民主是真正的民主;传统民本主义以维护君主统治为本位。思想因素:知识分子受到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洗礼;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5)评价:学习西方不断走向深入;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认识走向理性、科学。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东西方不同思想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括以及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1)材料反映了希腊人主张“认识自己”、“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尊重知识,尊崇理性,追求自由,这都是其“重人”思想的表现。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提炼材料有效信息以及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依据材料文字“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比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可知,中国政治上是传统的封建社会,思想上的儒家思想,经济上是小农经济;而同时期的西方是从传统向近代过渡,思想上是文艺复兴,经济上是重商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文字“故戊戌维新较同治维新(洋务运动)进步者,在觉悟徒恃西技不足以图强,而提出借鉴西教,易法更制之主张”可概括出学习西方变革政治制度。依据材料文字“彼等思想中之‘开明专制’不啻欲为异族君主立万世之基业”可概括出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第二小问,结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可从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和政治上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两个角度来说明。 (4)第一小问,依据材料文字“夫西洋之民主主义乃以人民为主体,林肯所谓‘由民而非为民’者是也”可概括出陈独秀认为西方以人民为主体的民主是真正的民主。依据材料文字“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皆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祖遗之家产——为本位”可概括出陈独秀认为传统民本主义以维护君主统治为本位。 第二小问,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可以从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影响和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正统思想的批判两个方面作答即可。 (5)由上述材料可知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制,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材料五中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批判的继承,分析概括出学习西方不断走向深入;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认识走向理性、科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墨子》:“一同天下”

《孟子》:(天下)“定于一”

《荀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韩非子》:“一匡天下”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思想家言论中“天下”的含义及其共同主张,并回答这种主张形成的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大一统”“统”什么。并分析这一主张产生

 

查看答案

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   )

A.人身的自由         B.主权在民

C.思想的自由        D.社会契约

 

查看答案

“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这是苏格拉底临终前说的话,一代思想家为真理和自由而殉道。与此相对应,中国思想界当时的状况是(     )

A.孔子为宣传“仁”和“礼”带着弟子周游列国

B.儒道法等各流派正为自已的主张而争鸣

C.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大一统”思想得到尊崇

D.明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实行思想专制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查看答案

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杜会进步的体现。有关下列报纸说法正确的是 (     )

满分5 manfen5.com

A.都创办于19世纪末

B.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都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D.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观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