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勖、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1)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9分) (2)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国内外情势不同。(9分,每点3分)实质: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材料提到,“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是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 (2)本题材料提到,以奕勖、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的原因是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国内外情势不同。至于清末新政的实质,需结合知识归纳: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维新变法;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背景 新政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维新变法和新政相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戊戌变法作为近代中国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虽然被慈禧太后扼杀了,但也为13年之后爆发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推动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戊戌政变失败后,支持孙中山革命的人增多了,不少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革命党人。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奕勖、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革命的出现加快了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脚步。英国的乡村在农业革命的冲击下,从15世纪后期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领主用暴力或各种欺诈手段强占农民的公有地和他们的份地,用栅栏、篱笆、壕沟围圈起来,变成领主私有的大牧场或大农场。圈地运动不是要把农民继续束缚在原来的土地上,而是要把他们赶出原来的土地,从而无形中推动农民大规模地离开土地,整个过程延续了300多年,它使英国摆脱了传统社会周期性生存危机的困扰, 孕育了近代乡村工业,为乡村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动力,它在英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摘编自袁亚愚《中国农民的社会流动》

材料二  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南方沿海某乡居民生活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时期

迁出

至他乡种田

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

出国从事工商业

1820—1949年

29

29

0

0

1850—1879年

72

15

49

8

1880—1911年

156

0

118

38

1912—1913年

473

0

77

396

材料三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遭到日本侵略军的全面进攻。为躲避战火,并执行国民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战略方针,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区。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步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20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 万户、500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所谓“开拓者”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摘编自《20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在推动英国社会发展上有什么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这一时期该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特点,简要分析其影响。

 

查看答案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同志提出筹建倡议,截止2015年4月5日亚投行涵盖了除美日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其中34个国家已成为正式的意向创始成员国。这表明(    )

A.当前中国在经济上主动融入西方经济体系

B.中国正逐渐取代欧美主导世界经济游戏规则

C.是美国世界经济主导地位动摇的体现

D.其顺应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查看答案

21世纪的头10年,国际关系研究文献中出现了一些新名词,先有“金砖四国”( BRIC),后有“前景五国”(VISTA)、“新钻十一国”(Next -11),近又有“灵猫六国”(CIVETS) 之谓。这些形象化的词语,指代的是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上影响力日渐上升的新兴国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新兴国家开始崛起          B.新兴国家成为世界发展的主导

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形成      D.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查看答案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被称为“经济联合国”,成员国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它致力于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B.它是少数发达国家控制世界市场的工具

C.它是由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合并而成

D.它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查看答案

下面是1973—1975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与通货膨胀变化表。这种情况促使(    )

 

美国

英国

联邦德国

法国

日本

工业生产下降幅度

15.3%

11.2%

12.3%

16.3%

20. 8%

通货膨胀

15.3%

43. 9%

11. 1%

19. 1%

32. 5%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政策作出调整

B.欧美社会保障规模进一步扩大

C.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D.欧美各国进一步增加关税壁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