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西方学者说:“1945年的和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决定性的,从另一个意义上却是制造了分裂,从第三个意义上说,又是目光远大的。”该学者所说的“第三个意义”是指( )
A.世界经济体制趋向制度化、体系化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
C.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了两极格局
D.美苏未达成持久共识而爆发“冷战”
下图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轨迹。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内出现严重的“滞胀”问题,经济发展缓慢
B.该图反映的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C.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平缓增长,国家强化干预是重要因素
D.美国经济并未受到冷战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反对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的支持之上的“共识政治”,为此,她宣称:“经济学是一种方法,其目的是改变灵魂。”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得出撒切尔夫人所说的“改变灵魂”是指(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大力发展福利国家
C.促使大资产阶级发展慈善事业
D.民众具备努力、节约等传统美德
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种可怕的通胀形式——滞胀,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新的噩梦:物价上涨,失业率升高,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原有的经济调控手段似乎失灵,人民的财富按照不可阻挡、不可预知的方式缩水。为应对这一危机,西方国家普遍的做法是( )
A.采取自由放任政策 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放松对经济的干预 D.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下图所示是某历史学习小组课题研究的五项主要内容,他们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美国在战后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B.“冷战”对欧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C.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调整
D.战后欧洲经济复苏及繁荣的原因
美国人沃尔特•李普曼曾说:“(1933年)2月底,我们还是一团毫无秩序、为恐慌重击的群众与团体之组合。从3月到6月间的一百天,我们又再度成为一个充满秩序的国家,对于保障我们的安全以及把握自己的命运充满信心。”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 )
A.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很有限
B.有利于美国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C.出发点在于维护自由资本主义不变
D.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