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华教授所著的《红色风暴之谜》载:1927年苏联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加大了行政干预和国家计划的力度。工业方面越来越广泛地控制新建企业的审批权,某些商品的出厂价格也由国家控制。农业方面实行农产品合同预购制,1928年两次用行政命令强制收购农村余粮。这表明当时苏联政府( )
A.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的一些做法
C.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加大力度推进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这无疑是工人国家向世界资产阶级缴纳的一种贡税。但是,只要有助于加快恢复和发展经济,切实改善工农的生活,巩固苏维埃政权,就不应该因为给了资本家几亿千克石油而惋惜不已。”这种做法( )
A.延缓了苏俄社会经济的恢复
B.使苏俄利用货币手段恢复了经济
C.为赢得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资保障
D.使苏俄偏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流行语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流行语有:自主择业,自贸区、基因重组、希望工程、博客、点赞等,上述流行语出现的原因有( )
①文化的多元化 ②大众传媒的推动
③国家政策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的弘扬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税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至10%,1933年提高至20%,到1934年更是达至25%。这体现了( )
A.日本侵华影响西方在华经济 B.北伐战争对经济发展的促进
C.西方各国对中国抗日的援助 D.中国关税自主权的逐步收回
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材 料 | 结 论 |
A | 《顺德县志》载:1853年,“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 |
B | 据《夏口县志》统计,光绪十四年(1888年)汉口镇人口仅18万,而至民国初年竟增至120万,20年余间增长近6倍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口地区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
C | 谭嗣同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 谭嗣同主张推翻封建君主,实现共和政体 |
D | 南京临时政府法令规定: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和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 | 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权力分配原则 |
“礼服在所必更,常服听民自便,此为一定办法,可无疑虑。但人民屈服于专制淫威之下,疾首痛心故乘此时机,欲尽……去辫之后,亟于易服,又急切不能得一适当之服式以需应之,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极其流弊,诚有如来书所云者。”与材料不符的是( )
A.促进中国近代化 B.制约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C.冲击中国传统习俗 D.中国服饰观念完全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