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材料三 议事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人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材料四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述制度有何特点?有什么积极意义?
(2)材料二、三、四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点?
(3)材料一所述制度与雅典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区别?有何相似之处?
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惟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罗马法中所蕴含的某种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这个“法律观念”是
A.希腊的公民民主 B.欧洲启蒙思想中的“自由、平等、博爱”
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D.中国古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重视证据 B.主张重罪轻罚
C.纵容犯罪 D.维护贵族利益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以上规定反映了该法的实质是
A.很残酷但按律刑 B.保护了罗马人民利益
C.极力保护私有财产 D.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罗马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它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适应了
A.维系帝国的需要 B.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
C.外来移民的需要 D.维护平民利益的需要
《十二铜表法》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是因为
A.损害了贵族的私有财产权 B.有了按律判决和量刑的成文法依据
C.主要是由平民参与编订 D.规定平民和贵族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