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

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他们都让票。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所以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中国数千年旧传统并未发生改变          B.薄弱的经济带来脆弱的民主政治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无法推行           D.西方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这反映了当时群众民主意识的淡薄和民主政治的脆弱性。所以答案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 【名师点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从此他们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3)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宁可使中夏(指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近代中国与此类似的言论是

A.“扶清灭洋”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东洋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玩”

 

查看答案

胡兰成《山河岁月》评述:“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

A.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B.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

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

 

查看答案

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五四运动中学生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这说明。

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          B.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

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          D.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

 

查看答案

费正清在《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

A.结束专制统治        B.引发军阀割据

C.强化中央集权        D.实现民族独立

 

查看答案

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主张以十八星旗(“十八”代表内地十八省,不包括满洲人居住的东北地区)为国旗,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以五色旗(象征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为国旗。这说明

A.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             B.满清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

C.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             D.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又曲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