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巨...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浮雕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 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一所引发的历史事件、图四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

(3)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1)名称: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或太平天国运动)、武昌起义(或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每个事件2分,共8分) (2)地位:图一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分)图四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分) (3)根本原因: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答近代中国遭受外国侵略,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等类似表述。2分) 努力: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每点2分,共4分) (4)主旋律:反侵略求民主。(或救亡图存,或反帝反封建。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知识迁移的能力。本问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作为切入点,实际上比较简单,考查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把握到四幅图片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是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或太平天国运动)、1911年的武昌起义(或辛亥革命)、1919年的五四运动。 (2)本问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分别指出”要求,避免答非所问。关于第一幅图片所引发的历史事件,即1840年的鸦片战争。进一步可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同时也就开启了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第二幅图片,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即可直接判断作答,即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3)本问考查学生知识迁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审题和作答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根本原因”要求,避免笼统地作答。关于根本原因,联系所学知识,要上升到“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高度来认识。即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家主权不独立。 (4)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问以“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作为切入点,需要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两则材料信息,得出核心、总结性的认识。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是一部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其政治主旋律就是围绕“反帝反封建”、“救亡图存”而展开的。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概况;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名师点睛】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农耕文明时代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要注意把握到中国近代史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要注意结合文明史观、近(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社会史观以及革命史观来认识西方列强的侵略以及带来的影响。关于带来的影响,具体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以及外交(对外关系)等领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19年7月5日,武昌中华大学教师恽代英在日记中写道:“罢课放学,究竟于工商界及一般平民颇生影响,此事实也。……今本危急存亡之秋,……今日群众,本渐有平民思想之觉悟,正可引势利导。”这一材料说明(     )

A.新文化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民族危机加深刺激了公民意识的觉醒

C.北洋政府遏制学潮遭到全民反对     D.部分知识分子认识到群众力量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下表呈现了有关历史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其中符合一致性的是(     )

选项

内容

自我认识

A

陈旭麓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体现了辩证法思维

B

清华大学历史系出版的《辛亥革命史》

是第一手材料

C

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运用了现代化史观

D

史学家认为,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历史研究具有客观性

 

 

查看答案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司法总长伍廷芳指出:“审判官之独扼法权,神圣不可侵犯,其权之重,殆莫与京(大)也……审判官为法律之代表,其司法之权,君主总统莫能干预。”这段材料反映了(     )

A.对审判官独断专行的反对             B.对司法独立精神的支持

C.维护私有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D.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的三权分立精神

 

查看答案

“清政府推翻后,人们就无所适从了,不久就开始滥杀人了,谁军权在握,想杀人就杀人……辛亥革命开启了以后的几十年革命”。该观点旨在说明(     )

A.北洋政府政治分权以及军阀割据混战       B.辛亥革命后重建统一权威体制的艰难

C.新文化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查看答案

图所示小说发表于1910年。作者陆士谔以梦为载体,畅想立宪四十年后(1951年)的新中国美好景象。该书的发表(     )

满分5 manfen5.com

A.证明中国已经实现民族独立

B.体现中华民国建立后国人的美好愿望

C.反映民众对自由民主繁荣富强的追求

D.说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