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索,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B.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调节
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
D.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再现了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为团长的西欧五国考察团的情景,而据统计,从1978年1月到年底,中国政府共派出各种代表团529个,这些代表团大部分被派往西方国家。中国政府的这种行为
A.突破了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
B.改善与西方关系,推动中国与发达国家建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的决策
D.认清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推动历史转折
2009年3月11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宣布法国将重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降下了“戴高乐主义”外交理念最张扬的一面旗帜。“戴高乐主义”外交理念最张扬的一面旗帜主要指
A.拒绝马歇尔计划的经济援助 B.维护美国在西方联盟中的霸权
C.谋求政治上独立和欧洲联合 D.在西方大国中首先承认新中国
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为中国革命重心转移指明了方向。这一“转移”指
A.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B.由以城市为中心向农村包围城市转变
C.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D.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转变
《上海社会现象》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每当那个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燕掠莺梢,钗飞鬓颤,颇堪入画。”从这段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A.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B.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
C.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 D.西方文明冲击国人传统观念
武昌起义爆发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10月13日《申报》有如下报道:“……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12和13两日《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下列有关解读中,正确的是
A.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体现英国政府的殖民主义立场
C.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很大 D.反映其对中国革命的高度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