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87—1897年,英国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84.5%,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而由内阁去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而且议会通过投不信任票来监督和控制内阁做法的有效性也变得极其微弱了。上述现象表明
A.议会的权力和作用被削弱 B.英国的政治制度已发生变化
C.议会的立法权力正在丧失 D.议会对内阁起到了限制作用
鸦片战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这些变化
A.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
B.无益于近代中国走向民主化和法制化
C.说明原有官僚体系遭到否定
D.是殖民主义冲击专制主义禁锢的结果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
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A.三权分立说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论 D.法律平等
当代某学者认为:“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
A.主要靠对外掠夺 B.更靠其内在的发展
C.与对外掠夺无关 D.更靠古罗马的法制
一个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其生产力和经济发达水平息息相关。下图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一书,以下判断正确的是(注:中国指长江三角洲地区)

A.①西班牙②荷兰③英国 B.①荷兰②西班牙③英国
C.①英国②荷兰③西班牙 D.①英国②西班牙③荷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