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黄斡(1152-1221)曾说:自周以来,任传道之意。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而能使...

黄斡(1152-1221)曾说:自周以来,任传道之意。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而能使斯道章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日继其微,至盂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材料中“先生”的著作是

A.《四书章句集注》    B.《阳明先生文录》

C.《船山遗书》    D.《明夷待访录》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选于黄斡的《朱子行状》,材料指出朱熹是继孟子之后,在儒家传道系统中继承和发展道统学说的又一位杰出人物,高度评价了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南宋前中期是程朱理学臻于完善的时期,以朱熹为杰出代表的理学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所以A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之法最终被隋唐开始的科举制所替代。这种变化反映出

A.小农经济取得重大突破 B.官僚政治替代贵族政治

C.儒学开始成为选拔标准      D.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查看答案

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

A.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

C.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    D.对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批判

 

查看答案

《春秋公羊传注疏》载:“时(鲁)宣公无恩信于民,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故履践案行,择其善亩谷最好者,税取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贵族土地所有制得到巩固  B.广大自耕农希望得到土地

C.土地私有权客观上被承认      D.诸侯国国君失去民众信任

 

查看答案

柏拉图在最后一部著作《法篇》中明确提出:“要同时设立两位王而不是一位,从而使他们的权力有更加合乎比例的限度。甚至在那以后……注意到你们的统治者仍旧会有狂热之举,就设法限制王族的专横,让二十八位长老在处理国务时发出与国王同等的声音……引入一个礼仪官的职位,由抽签决定,作为一种约束。”这一主张

A.蕴含着分权制衡的思想萌芽

B.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本框架

C.指出了轮番而治的潜在弊端

D.成为罗马设立元老院的理论基础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在历史上曾经长期奉行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工业革命使得英国成为世 界制造品生产中心,大量廉价的工业品需要更为广阔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然而,大约从19世纪末开始,英国开始反省实行了100多年的自由贸易政策,并最终在20世纪30年代,正式放弃自由贸易原则,开始转向贸易保护。

材料二:《航海条例》和《谷物法》的先后实行,造成欧洲各国频繁的关税战,严重影响了英国的对外贸易。1846年《谷物法》的最后废除,使英国彻底实现了自由贸易。1832年的议会改革使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开始参与政权。至19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业资产阶级成了英国政治舞台上的主导力量。从20世纪大萧条时期西方国家之间频繁发生的贸易摩擦中,总结些应对当代国际社会各国间贸易冲突具有借鉴意义的方法,可以为将来如何应对提供启示。 (比如:政府应具备驾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整体协调能力,学会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协作中求保护)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雍婷婷《浅论英国历史上两次重大贸易政策变革》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历史上贸易政策的两次重大调整及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英国贸易政策调整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