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的白领工人人数已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一半以上,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人数正在日益减少,而从事技术性、信息性和智力性工作的非生产性知识型人员的队伍却在不断地扩大。因此,可以推断美国
A.知识型阶层将成为社会的主体 B.非生产人数占劳动力的大多数
C.人们逐渐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 D.产业结构已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亚非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主动接近日本代表团并与之进行了两次会谈。日方认为这次会晤“开辟了日中两国贸易乃至邦交正常化的道路……日中会晤是日本参加万隆会议‘最大的收获’”。材料中“最大的收获”主要是指
A.战后中日两国开始官方接触 B.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C.日本掌握了对中外交的主动权 D.促成了中日贸易的发展
下图最有可能用于说明新中国成立后的哪种现象

A.城镇人口数所占全国总人口数量比重的增长幅度
B.农业合作社个数的增长幅度
C.公有制经济所占全国各类型经济比重的增长幅度
D.地方电视台个数的增长幅度
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目录 | |
二十 | 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 |
二十三 |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
三十 |
|
三十二 | 全面内战爆发以后 |
四十 | 筹建新中国 |
A.五四大潮的洗礼 B.长征
C.上井冈山 D.重庆谈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