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A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材料可知,皇上同意让王锷兼任宰相,但被给亊中李藩驳回了诏书,可知李藩行使的是封驳审议的职权。可知正确答案是唐朝的门下省。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起草诏令,是重要的决策部门,门下省掌封驳审议权,尚书省负责执行。宋朝为了加强皇权,设立二府三司,中书门下省掌行政权,枢密院掌军权,三司掌财权。所以B不对。明朝朱元璋时期,废宰相设殿阁大学士,朱棣时期设立内阁,内阁是皇帝的内侍咨询机极,无驳回诏书权力。所以C错。D选项,清朝的军机处,本是为了帮皇帝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处的职能是跪受笔弽,上传下达,没有封驳的权力,它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至元的政治·三省六部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官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查看答案

西周时期的学校实行“六艺”教育,所谓六艺是礼(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其中礼、乐是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关于上述西周时期的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标        B.具有学在民间的特点

C.体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        D.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核心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遗产研究专家罗哲文说:“中国的世界遗产,是老祖宗和天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只有热爱、保护它们的责任,没有漠视、破坏它们的半点理由。”

——《世界遗产在中国》

材料二从远处眺望,卫城建筑群宏伟壮观;建筑群体重点突出,巴特农神庙位于卫城最高点,宏伟壮观,其他建筑则处于陪衬地位。由于各个建筑体量大小对比恰当,造型处理恰到好处,高低错落,主次分明,达到不同风格的建筑物组成统一和谐的效果。加上在建筑布局的安排上巧妙地利用地形,使得每一景物都各有其最佳透视的角度,这样观察者无论是在山上还是在山下,都可以看到较为丰富完美的建筑的艺术形象。

材料三:(如图)建立于公元一世纪的古罗马斗兽场坐落在埃斯奎利尼山上,是罗马的标志性建筑。……罗马斗兽场气势非凡,就其规模和科学合理的设计,足以与现代的体育场相比。尽管经历了世事沧桑,斗兽场留下的是一个残存的遗址,但我们仍然能从这片遗址上看到当年斗兽场的繁华,感受到两千年以来保护这片遗址的艰辛和良苦用心。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罗马》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四: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由教廷总建筑师,也曾主管圣彼得大教堂建筑的贝尔尼尼设计。广场以1586年竖立的方尖碑为中心……梯形广场的地面向教堂逐渐升高,当教皇在教堂前为信徒们祝福时,全场都能看到他……在长圆形广场的长轴上,方尖碑的两侧,各有一个喷泉,它们显示出广场的几何形状。在广场中央,可以比较好地看到大教堂的穹顶,它向人们指示了一个观赏大教堂的最佳位置,多少弥补了一点因大教堂前半增加了一段巴西利卡、人们在一定距离内看不到完整的大穹顶的缺憾。贝尔尼尼说,柱廊像欢迎和拥抱朝觐者的双臂。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是“老祖宗和天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2)根据材料二,概况雅典卫城的建筑特点。建筑此城的宗教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大斗兽场是如何把希腊和罗马的建筑艺术融合为一体的?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教堂外观最显著的部分是什么?设计者是谁?根据材料四分析彼得大教堂广场的设计体现了怎样的寓意?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香港《明报》10月2日报道:19世纪唯物社会主义思想家马克思,以凌厉后劲压倒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千禧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中胜出。

材料二  (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汤姆逊曾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也许就是最伟大的成就,它不是发现一个孤岛,而是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的新大陆,”……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了诺贝尔奖,这奖来得相当不易。当时,有不少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威胁说,如果给相对论授奖,他们就要退回已经获得的奖章,结果评选委员会找到了一个办法,让爱因斯坦作为光电效应理论的建立者而得奖。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马克思最后跃居排名的榜首,有部分是因为恩格斯所肯定的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它们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系统阐明唯物史观的著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因斯坦获奖的原因。

 

查看答案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百蛮奉遐赆(远方的礼物),万国朝未央。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晨宵怀至理,终愧抚遐荒(遥远的地方)……

——李世民诗

材料二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日:“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

材料三  就国内政策而论,拿破仑可比得上开明的专制君主……虽然他对国家实行独裁统治,但有效地统治了国家。他把法律编集成典,使行政机关置于中央集权制下,组织国民教育体系,建立法兰西银行,并就法国的教会和国家间的关系与教皇达成协议。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任何有一丁点洞察力的人都能看到,它(指“坚持真理”)已经让亿万印度民众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它赋予他们个性、力量和自信——没有这些,任何政治的或社会的变革都无法得以展开……我很确信,就这一点而言,非暴力的方法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它加快了唤醒民众的步伐,为革命性的变革提供了条件。

——《尼赫鲁自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唐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外交政策?此政策对国内有什么影响?

(2)材料中孔子所说的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孔子强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拿破仑“把法律编集成典”的措施具体指什么?此措施的意义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的观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