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读上述示意图,概括提取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满分5 manfen5.com

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读上述示意图,概括提取其中一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提示:概括提取其中任何一项历史信息均可,说明时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信息:儒家思想源远流长。(2分) 说明:儒家很多思想观点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2分)儒家思想兼收并蓄、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自己;(2分)儒家思想垄断了教育和考试有利于儒学延续和发展;(2分)儒家思想关注民生推行仁政,广大人民群众在某种程度上也可接受;(2分)儒家思想春秋产生、战国壮大、汉代官方化、宋明时期哲理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 说明:以上答案仅为示例,考生无论提取出何种相关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的理解,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首先依据材料找准观点,从时间上可以得出,儒家思想源远流长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还可以从儒家思想的影响、发展演变的历程,可以得出与时俱进,不断的自我完善等角度交易考虑,必须注意史论结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发展演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对中国文明影响深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既定孔教为国教,则尊之宜若何?今共和之国民,以神明圣王之孔子配上帝,不犹愈乎!故宜复崇天坛,改祈年殿或太殿为明堂,于冬至祭天坛,上辛祭明堂,以孔子配上帝。……凡入庙而礼天圣者,必行跪拜礼以致其极恭尽敬。

——康有为《以孔教为国教配天议》(1913年)

材料二:故灭国不足计,若灭教乎,则举其国数千年之圣哲豪杰、遗训往行尽来灭之,所祖述者,皆谓他人父也,是与灭种同其惨祸焉。何其今之人,不自爱国,乃并数千年之文明教化,与其无量圣哲之心肝,豪杰之骨血,而先灭之欤?彼以孔教为可弃,岂知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若孔教可弃也,则一切文明随之而尽也,即一切种族随之而灭也。

——康有为《孔教会序二》(1913年)

材料三:孔子生长在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于焉。何以明之?如家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材料四:“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pou,反对)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康有为的思想主张。与其早年思想相比,康有为这一思想变化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三、四,说明陈独秀是从哪些方面来评判孔教的?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述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4)结合孔子的思想主张,联系实际,谈谈儒家文化对社会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有人评价某一剧作时说:“看了这些戏,我们都感到好笑,忍俊不禁,但在笑声中却隐藏着深深的悲哀与寂寞。尽管剧情虚妄,台词荒唐,我们不难发现剧中人有些方面跟我们十分相似,而剧中的荒诞现象正是我们不合情理的生活现实的极度夸张。”对这一剧作特点的概括正确的是(  )

①剧情虽荒诞不经,但寓意深远

②体现了资本主义文明的衰落

③反映了作者对人类处境的焦虑

④现实与传统相互冲突驱使下的精神探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西方艺术史》认为:“艺术应该从所有的思想领域中解放出来,自由和偶然哺育着灵感。(某画家)从纸上的一滴墨水点或咖啡点出发去寻求变化,冲动的抒情取代了理性的劳作。于是,与个人笔触联系在一起的色彩效果便占据了统治地位,因而也损失了精细准确的画面。”与该描述相符合的美术作品是(  )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19889月邓小平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B.有利于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

D.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查看答案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

A.发展高科技是新中国建立后巩固国防的需要

B.高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

C.“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成为科技强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