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问:“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邪,父邪?”邴原便毫不迟疑地答道:“父邪。”(《三国志卷十一》)。某学者认为邴原的意识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能代表当时社会普遍的社会观念,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位学者认为
A.“家族”与“国家”是互斥的,且人们应以“孝”为先。
B.“孝”这种家族意识已成为了统治者控制人民的重要思想工具。
C.魏晋时期“家族”意识超越“国家”意识,对政治团结产生不利影响。
D.邴原的意识与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基本一致
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经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物’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的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下列文学流派符合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 )
A.古典主义文学 B.启蒙文学
C.浪漫主义文学 D.现实主义文学
下列是新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其中排序正确的是( )
①实施“211工程”计划 ②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③制定《义务教育法》 ④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A.④①②③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
1956年中共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的“双百”方针是指( )
A.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B.科技问题上“百花齐放”,文艺问题上“百家争鸣”
C.科学问题上“百家争鸣”,文艺问题上“百花齐放”
D.艺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学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当时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