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三 孝文帝迁都洛阳不到四十年,北魏灭亡。今有学者也认为,孝文帝不顾国情、族情,独断专行的迁都决策破坏了鲜卑族原来的利益制衡关系,动摇了北魏的立国根基。魏孝文帝迁都以后,父子相继在洛阳大兴土木,修筑洛阳的民夫“日有万计”,工程的耗费“日损千金”。国力耗费严重,人民负担沉重,贪污腐化加剧。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3)有学者认为迁都与北魏的覆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这一看法的认识。

 

(1)危害: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4分) (2)逐步消除贵族特权,鼓励发展工商业,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6分) (3)观点:我认为迁都不是北魏灭亡的主要原因。 说明:迁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的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北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但北魏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统治的腐败,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和迁都没有必然联系。(6分。此答案为参考答案,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其中,观点1分。论述5分,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合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据材料“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可以得出,材料认为商业发展的危害为: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2)本题重在考查梭伦改革的影响,材料“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体现了梭伦改革后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雅典民主政治制度也不断的得到发展和完善,为雅典民主制奠定了基础。 (3)本题首先需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该观点,都应该从北魏孝文帝迁都的意义和消极作用的角度加以回答,赞同则主要是从消极影响的角度加以回答,反对则应从迁都的积极意义和北魏灭亡的原因等方面加以回答,必须做到史论结合。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影响;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稣会士历尽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文化主流——儒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

——郑明谦著《儒学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而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著《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但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的吸收……

——毛泽东著《新民主主义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在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下欧洲启蒙思想能够形成,而欧洲先进思想在明清时期没有“生根结果”。

2)依据材料二,归纳胡适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为改变上述状况,胡适等人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实践,谈谈毛泽东是如何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材料二  拜伦创作了大量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的诗篇,塑造出一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人称“拜伦式英雄”。雪莱说:“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材料三   欧洲是人类思想的福地。欧洲知识分子不仅有锐意进取,其中也有迷茫;不仅有孤独,还有抑郁……但无论是非曲直,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尖锐的碰撞激越,……知识分子总是努力寻找思索碰撞的空间,并为此锲而不舍。

——(德)沃尔夫勒佩尼斯《何谓欧洲知识分子》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明清小说产生、发展的因素。

2)材料二中的两位伟人在艺术创作中有什么共同点?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知识分子的“迷茫”“孤独”“抑郁”在文学上的表现。

 

查看答案

“只要假定物体的辐射能不是连续变化,而是以一定的整数倍跳跃式地变化,就可以对该公式做出合理的解释。”这一假设的提出(  )

A.形成了牛顿力学体系        B.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C.有利于解释光电效应        D.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学说

 

查看答案

英国诗人蒲柏写道:自然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__去吧, 于是一切遂成光明。后人续写道: 上帝说完多少年之后,魔鬼说:让__去吧,于是一切又回到黑暗中。以上诗句是对科学发展史上两个划时代人物无与伦比的科学成就的诗意描述。这两个人物分别是

A.哥白尼和牛顿           B.牛顿和达尔文

C.牛顿和爱因斯坦         D.牛顿和普朗克

 

查看答案

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文化传播与交流,虽然跨越洲际国界,却无法实现全球效应。而戛纳电影节上的一件时装转瞬间即可掀动全球影粉的追捧热潮。这说明

A.大众文化审美的古今差异            B.明星效应远大于历史名人

C.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            D.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全球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