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稣会士历尽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文化主流——儒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

——郑明谦著《儒学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而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著《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但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的吸收……

——毛泽东著《新民主主义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在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下欧洲启蒙思想能够形成,而欧洲先进思想在明清时期没有“生根结果”。

2)依据材料二,归纳胡适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为改变上述状况,胡适等人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实践,谈谈毛泽东是如何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

 

(1)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前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和中国儒家思想影响。(3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自然经济的阻碍;传统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3分) (2)态度: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全盘否定中国文化。(2分)主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6分) (3)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形成了毛泽东思想。(5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比较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环境不同点,即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前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和中国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封建专制制度;自然经济的阻碍;传统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结果。 (2)第一问,材料“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而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体现了作者从多方面否定了中国文化,因此属于全盘否定。第二问要结合胡适说这句话的背景和胡适的思想回答。 (3)回答该问的难度在于将毛泽东的斗争实践和材料中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回答。因此需要与毛泽东思想中与外国理论借鉴形成的内容回答,否则会将答案答偏。结合井冈山斗争的相关史实,即可以得出,毛泽东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早期启蒙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启蒙运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胡适;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材料二  拜伦创作了大量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的诗篇,塑造出一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人称“拜伦式英雄”。雪莱说:“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材料三   欧洲是人类思想的福地。欧洲知识分子不仅有锐意进取,其中也有迷茫;不仅有孤独,还有抑郁……但无论是非曲直,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尖锐的碰撞激越,……知识分子总是努力寻找思索碰撞的空间,并为此锲而不舍。

——(德)沃尔夫勒佩尼斯《何谓欧洲知识分子》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明清小说产生、发展的因素。

2)材料二中的两位伟人在艺术创作中有什么共同点?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知识分子的“迷茫”“孤独”“抑郁”在文学上的表现。

 

查看答案

“只要假定物体的辐射能不是连续变化,而是以一定的整数倍跳跃式地变化,就可以对该公式做出合理的解释。”这一假设的提出(  )

A.形成了牛顿力学体系        B.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C.有利于解释光电效应        D.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学说

 

查看答案

英国诗人蒲柏写道:自然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__去吧, 于是一切遂成光明。后人续写道: 上帝说完多少年之后,魔鬼说:让__去吧,于是一切又回到黑暗中。以上诗句是对科学发展史上两个划时代人物无与伦比的科学成就的诗意描述。这两个人物分别是

A.哥白尼和牛顿           B.牛顿和达尔文

C.牛顿和爱因斯坦         D.牛顿和普朗克

 

查看答案

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文化传播与交流,虽然跨越洲际国界,却无法实现全球效应。而戛纳电影节上的一件时装转瞬间即可掀动全球影粉的追捧热潮。这说明

A.大众文化审美的古今差异            B.明星效应远大于历史名人

C.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            D.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全球化

 

查看答案

“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景、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下列各项中,与这一评价一致的是

A.“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他们”

B.“光是画中的主角”

C“向色彩的奥秘进军”

D.“艺术是一种诉说真理的谎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