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一位南宋学者对“克己复礼为仁”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 “人伦者,天理也”
C. “存天理,灭人欲” D.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卤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下列句子有类似思想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为政以德”
C.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B.孟子“性善论”
C.老子“无为”思想 D.墨子“兼爱”思想
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述材料体现的是
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 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
C.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
